三精方雾塞,万窍顿风生。
一听春雷奋,仍看夜月明。
楼台寒有晕,刁斗静无声。
坐久惊钟动,回镫梦未成。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古诗文名篇的内容和思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等,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出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注解和相关语句加以把握。最后还要注意理解诗歌的意象,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三月一日不鲁舍拉昼晦雷风交作须臾开朗”,首句写景,交代了时间(三月一日),地点(不鲁舍拉),天气状况(昼晦)及自然现象(雷风交作)。“三精方雾塞,万窍顿风生。”这两句是说,天刚放晴,大地万物顿时苏醒,山泉奔流,百花盛开,百鸟齐鸣,万籁俱寂,只有风声呼呼作响。“一听春雷奋”,春雷响彻天地,一声巨响,震耳欲聋,接着就是一阵阵隆隆响声,雷声过后,一片明亮。“仍看夜月明。”夜幕降临,月光皎洁。诗人以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描绘得淋漓尽致。
“楼台寒有晕,刁斗静无声。”这两句是说,在春天里,楼台显得特别寒冷,但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楼台却有了晕圈;晚上人们用“刁斗”打更报晓,此时也静悄悄,一点声音也没有。“坐久惊钟动,回镫梦未成。”这两句是说,自己已经坐到很晚,这时突然听到钟声,惊醒过来,原来已是深夜时分了。诗人由眼前的景物想到自己的身世,感慨万分,思绪万千。诗人在这首小诗中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之情。
【答案】
三月一日不鲁舍拉昼晦雷风交作须臾开朗中夜对月有作甲寅丙辰
三精方雾塞,万窍顿风生。
一听春雷奋,仍看夜月明。
楼台寒有晕,刁斗静无声。
坐久惊钟动,回镫梦未成。
译文:
三月一日不鲁舍拉白天阴沉沉,雷声隆隆风雨交加。不久天空放晴云散日出,万籁俱寂惟闻风声雷声。
初春乍暖还寒楼台间隐约可见晕圈,夜深人静惟有钟声悠扬入耳。
坐久才惊钟声四起梦中尚难成行。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图景:初春乍暖还寒,楼台上似乎有雾气弥漫;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会儿天放晴,万籁俱寂,只有风声呼呼作响。诗人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描绘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