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县讴歌改,金源历数移。
霜棱消剑戟,虹气动旌麾。
世欲除秦法,人今识汉仪。
乾坤日扰攘,收拾恐难为。

【注释】

赤县:指北宋。讴歌(oū gē):歌颂、赞美。元日:即元旦,春节的第二天。金源:指金朝。历数:皇位传承,这里指国运。霜棱:指霜雪的棱角。剑戟:指兵器或武器。虹气:指彩虹。旌麾:古代帝王的仪仗队,旗幡之类。秦法:指秦始皇的法律。汉仪:指汉朝的礼仪制度。乾坤:指天地,泛指国家或世界。扰攘(rǎng nào):指混乱不安。收拾:整顿、治理。恐难为:恐怕难以成功。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诗人在汴京任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这首诗是他在汴京时所作的一首应景诗,描写了新年伊始,国家政局的变化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第一句“赤县讴歌改”,说的是北宋王朝已经结束,新的统治阶级开始执政,人们开始歌唱赞颂新的朝代。“讴歌”二字写出了人们对新政权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政权的怀念。

第二句“金源历数移”,说的是金朝的皇帝被废,金朝的统治地位已经被推翻。“历数”一词指的是统治权,“移”则是更换之意,这一句表明了北宋的灭亡,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接下来三句“霜棱消剑戟,虹气动旌麾”描绘的是新年伊始,国家政局变化的景象。“霜棱”指的是冰雪覆盖的大地,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虹气”则是指彩虹的出现,象征着国家的和谐安定。而“剑戟”与“旌麾”则分别代表着战争与和平,这两句诗描绘了新年伊始,国家政局的变化。

第四句“世欲除秦法,人今识汉仪”,则是说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去追求权力,而是开始认识到真正的价值。“秦法”指的是秦朝的法律,“汉仪”指的是汉朝的礼仪制度。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于新的法律和制度的认同和接受。

最后一句“乾坤日扰攘,收拾恐难为”则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担忧和忧虑。“乾坤”指的是天地之间,泛指国家或世界,“扰攘”指的是混乱不安,“收拾”则是指整理、治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新年伊始的国家政局变化和人民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新年伊始的国家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氛围和时代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