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事亲日,一往不复反。
如何百年身,及此妖梦践。
岂伊五行失,咎徵应灾沴。
天监孝子心,先事告其变。
故物满眼在,逝者日已远。
温凊思寝门,体魄痛甫竁。
年康养不逮,身踬名未显。
平生如昨日,悲来不可遣。
作图尺幅上,流涕日开展。
持此终身慕,用答劬劳愿。
白云太行道,风雨梁山缅。
悲心同一发,大人志推衍。
能事愧迫促,多忧日展转。
天雨道少人,日中过君饭。
写此危苦词,为废蓼莪卷。
【注释】丙子:宋神宗熙宁九年,郑韩城时年三十五岁。郑韩城(1025~1104)北宋文学家。字公明,号西溪,开封雍丘人。少有才名,屡举进士不中。熙宁九年,以荫补为太庙斋郎,后累迁国子博士、史馆编修官。《宋史》有传。
【赏析】郑韩城在熙宁九年(1076)作此《感雪诗》,借大雪之灾写己之不幸与悲叹,寄托其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友人的同情,抒发了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情。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韵脚相同,音调铿锵。
首联“人生事亲日,一往不复反”,是说人生在世,应当侍奉父母尽孝道,一旦错过时机,便不能复返了。这是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及时行孝的道理。但诗人在这里又把“人生”“事亲”理解为“人生”即指自己的一生,因此他感叹地说:“如何百年身,及此妖梦践。”意思是说:为什么自己会遭遇到这样的灾祸呢?这一问既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又是对友人遭遇的同情。
中间两联“岂伊五行失,咎徵应灾沴”,“天监孝子心,先事告其变”,是说难道是由于五行之气的失调,才导致了这场灾难吗?是因为上天的感应而出现了这样的灾异吗?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孝子的责任,所以天降灾祸来惩罚我呢?
“故物满眼在,逝者日已远。”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眼前这些景物虽然还在眼前,但是逝去的人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也是对全文的概括。诗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既无法尽孝尽忠,又不能为国家效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衰败和亲人的死亡。
末联“持此终身慕,用答劬劳愿。”意思是说,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只好终生仰慕古人的高尚品德,以此表达我对他们的敬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大雪的描写来抒发作者自己的悲伤之情和对朋友的关心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简洁,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