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余习文翰,高谢同时流。
次卿既夭折,哲兄悲远游。
长啸宇宙间,万物同悠悠。
常恐朝露期,斯人不可求。
赠黄仲则六首其一
【注释】余:我。文翰:指文学文章。同上。
译文:自从我从师学习,高才的谢安已经去世。次卿夭折了,而你哲兄却远游了。长啸宇宙间,万物都悠悠然。常恐朝露期,斯人不可求。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质朴。
自余习文翰,高谢同时流。
次卿既夭折,哲兄悲远游。
长啸宇宙间,万物同悠悠。
常恐朝露期,斯人不可求。
赠黄仲则六首其一
【注释】余:我。文翰:指文学文章。同上。
译文:自从我从师学习,高才的谢安已经去世。次卿夭折了,而你哲兄却远游了。长啸宇宙间,万物都悠悠然。常恐朝露期,斯人不可求。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质朴。
【注释】 过张明府:指诗人拜访张明府。张明府即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官至中书令、尚书右丞相。 客途仍聚首:客居在外时,依然与故人重逢。 僧院款门时:到寺院去拜访和尚时。僧人招待我进寺。 暇日宜尝酒:闲暇的时候,应该喝上几杯。 高流各咏诗:高雅的才子们,各自作诗来吟哦。 天清秋树近:秋天的天空格外清澄,树木显得更加苍翠欲滴。 风定夜钟迟:夜晚静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相关的诗句,然后结合着注解和题目的提示信息理解、分析诗歌的意思。 “夜坐”:晚上坐着。 “倦思转无梦”,意思是说因为心中烦闷,所以没有睡意,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未息又生心”,意思是说虽然已经没有睡意,但是心中又产生了许多杂念。 “人定警微响,灯昏浮半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景物,抓住形象特点,概括出画面的内容,然后分析运用了什么手法,最后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要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手法或者情感,这样作答才全面。 “消息传江上,风沙满目昏”,首句写诗人听到的“消息”是:从江面上传来的,而这时正是风沙漫天,视线不清的时候。这两句是写景
《白鸟》 白鸟因缘幸出世,水草属前身。饱食无多欲,微躯易困人。 空檐喧夜市,古壁动凝尘。消息凉风早,浮生太苦辛。 注释:白鸟,即鹤。因缘,机缘;幸,有幸。属前身,指白鸟的前身是一只鹤。 饱食无多欲,微躯易困人。 饱食,吃饱了。无多欲,没有过多的贪欲。易困人,容易让人感到疲倦。 空檐喧夜市,古壁动凝尘。 空檐,空荡的屋檐。喧夜市,喧闹的夜市。动凝尘,使墙壁上的灰尘都颤动起来。 消息凉风早
【注释】 1. 旧友何人在:你在哪里? 2. 高怀顾阿瑛:胸怀高尚,怀念顾阿英。 3. 风尘容倦客:在风尘之中,我是一位疲惫的客人。 4. 尊酒见平生:用美酒来庆祝我们多年的友情。 5. 亲有童孙乐:我的亲戚有可爱的孙儿们,他们快乐。 6. 诗兼道骨清:诗中有高洁的品格。 7. 草堂江上棹:在江上的小船上划船。 8. 应识隐居情:应该了解隐居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
注释: 五月,在燕山与你分别,你在那里盘桓了十余天。 素心忘世味,黄绶屈诗人,你的道貌高洁,髯美如画,交情真挚,像絮语般地真淳,我对你的恩情铭记于心。 赏析: 首联写与朋友别后的思念之情,“五月”二字点明时间,“燕山”二字表明地点,“别”字表明事情,“盘桓”二字表明时间,“累旬”二字表明时间长短。“素心忘世味”是说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而对朋友则念念不忘。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注释: 平山:山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北郊。 平山山下路,寒食有炊烟。 这句诗描述了在平山的山下道路上,可以看见寒食节时袅袅升起的炊烟。 平山:山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北郊。 歌管停春社,樵苏问墓田。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在春季祭祀结束后,停止唱歌奏乐,转而到墓地询问祭扫之事的情景。 赋诗金谷宴,脩禊永和年。 这句诗描绘了人们曾在金谷园中举行宴会,并在此地进行禊洗仪式,庆祝永和年间的美好时光。
【注释】 1.故家:故乡,家乡。 2.文史:文学和史籍。 3.儒服尚支持:穿着儒者的服饰,依然显得精神饱满。 4.远别新婚后:远离新婚的妻子。 5.孤征岁暮时:在岁末时节孤独地出征。 6.风霜江路险:风霜交加的江路非常险恶。 7.音信楚天迟:消息传来迟缓,如同楚地一样遥远。 8.君见梅花发:你看见梅花已经开过了,表示自己在外漂泊的时间已久。 9.还应寄所思:应该把思念寄托给梅花了。 【译文】
一笑 一成不可改变,所以君子尽心尽力。【注释】:境:境况;迁:改变。 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出自】:《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译文】:一成不可改变,所以君子尽心尽力。【赏析】:本诗通过“一笑”二字,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夷途聚百忧。 命应逢彀弩,心不怒虚舟。 落魄多清议,狂名有下流。 由来伐檀者
诗句原文:行间夸结束,往事喜论兵。 译文注释:在文章的间隙中,人们夸赞他的成就,谈论过去的事情时总是喜欢提及他曾经参与的战事。 创作背景:这是诗人回忆自己在军中的经历,表达了他在军中的勇猛和智慧。 赏析:这首诗通过赞美姚凌霄在军中的成就和谈论过去的事情时的英勇表现,展现了他的豪迈与英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军事才能的重视和推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好友黄仲则的六首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黄仲则的深深友谊和对他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落拓吾何惭,馀生见英物。 这句诗表达了李白对自己落魄的生活并不感到羞愧,因为他仍然能够见到像黄仲则这样的英才。落拓是指落魄失意,而余生则是李白认为自己还有时间、有条件去结交像黄仲则这样优秀的人物。 忘言温雪交,作合郢人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赠黄仲则六首 其三 注释: - 早孤:幼时失去双亲,孤苦伶仃。 - 心期:心愿,愿望 - 疏旷:超脱,不羁。 - 各怀万里:各自心怀远大的志向或抱负。 - 高视重云上:目光高远,如同在云雾之上。形容志向远大。 - 信宿:一晚上。 - 兴谤:引起诽谤、非议。 - 已矣:完了,终止。 - 穷:穷困,不得志。 - 飞腾:迅速上升,比喻事业有成、地位提升。 - 望:期望,希望。 译文: 自幼失去双亲
注释: 1. 赠黄仲则六首,是杜甫的《赠韦左丞》中的一首诗,原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天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鹿马无定形,白黑随转移,比喻人的心性难以捉摸和判断。 3. 况此磊落人,心迹难自持,说明他的内心世界复杂且难以理解。 4. 高才世不容,孤立尚相疑,表示他在社会中受到排斥和误解的情况。 5. 众中独见亲,谣诼固其宜,指他在众人之中显得与众不同
【注释】丙子:宋神宗熙宁九年,郑韩城时年三十五岁。郑韩城(1025~1104)北宋文学家。字公明,号西溪,开封雍丘人。少有才名,屡举进士不中。熙宁九年,以荫补为太庙斋郎,后累迁国子博士、史馆编修官。《宋史》有传。 【赏析】郑韩城在熙宁九年(1076)作此《感雪诗》,借大雪之灾写己之不幸与悲叹,寄托其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友人的同情,抒发了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情。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韵脚相同,音调铿锵。
诗句 1.黄将军得功饮水铜瓢歌 2.将军稿葬青山麓,宰树风雕碣无字。 3.云旗犀甲飞作尘,犹有铜瓢镇初地。 4.因思上马势如鹘,霹雳一呼齿尽裂。 5.铜花绣水生朱殷,渗入星星口中血。 6.江天暮雨鲛气腥,阴风飒飒翔群灵。 7.此时篝火丛祠下,神物终宵铿有声。 译文 1. 黄将军战功显赫,饮水时用铜瓢唱歌: 2. 黄将军的墓在青山脚下,雕刻着没有文字的石碑: 3. 云旗、犀甲飞扬尘土四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诗句中重点字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理解掌握古诗文的基本常识,尤其是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句意,同时还要结合着课文后面的注释,了解诗文大意以及作者相关的思想情感等,反复阅读,找出答案。 (1) “季冬北风劲”,意思是“冬至日北风很猛烈”。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到来了。此时北风劲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