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空文殊台,夜冷如有雪。
开轩纳雾露,那得见明月。
披衣待晨曦,光彩生一瞥。
天都与莲华,挟长各傲兀。
剧嫌寺门小,未足恣排闼。
下山趋云巢,插脚更奇绝。
槎材挂岩罅,石破肝肺裂。
云峰争一洞,倒出太古穴。
懦筇有难支,岂待屐齿折。
何尝无恐怖,苦语吾不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文殊院”,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对每一联或每一句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联“半空文殊台,夜冷如有雪”,写寺中的文殊塔在夜色中犹如飘浮的雪花一样洁白,又似有积雪。第二联“开轩纳雾露,那得见明月”,诗人推开门迎接着雾气和露气,却怎么能够看到月亮呢?这两句写出了山寺的幽深。第三联“披衣待晨曦,光彩生一瞥”,诗人披上衣服等待着曙光,曙光闪过时,光芒一闪即逝。第四联“天都与莲华,挟长各傲兀”,天都峰与莲花峰并肩而立,高高耸立,傲然独立。第五联“剧嫌寺门小,未足恣排闼”,“剧嫌”是夸张的说法,说山寺的门很小。“剧嫌”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山寺狭小的不满情绪。第六联“下山趋云巢,插脚更奇绝”,从山顶下来,走到云窝,真是奇特无比。第七联“槎材挂岩罅,石破肝肺裂”,用槎木做成的梯子悬挂在岩石缝隙中,石头被撞碎了。第八联“云峰争一洞,倒出太古穴”,云、峰争夺着要进入这个洞穴,好像要从太古时代就进入。第九联“懦筇有难支,岂待屐齿折”,即使拄着筇杖也有难支撑之处,难道等待我的屐齿被折断了吗?第十联“何尝无恐怖,苦语吾不说”,从来没有没有恐怖的时候,但我不愿多说话。此联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答案】

示例:

译文:

半空中的文殊台矗立着,夜冷如霜,仿佛飘落了雪花。

打开窗子迎着云雾,哪里能看到皎洁的月光。

披上衣裳等天亮,曙光闪过时,光芒一闪即逝。

天都在峰顶与莲花峰并肩而立,高高地傲视着人间。

觉得山寺的门太小,不足以尽情畅谈。

下山后走云巢,脚步更显得奇特无比。

用槎木做成的梯子悬挂在岩石缝隙中,石头被撞碎了。

山峰争相进入洞穴,好像是从太古时代开始的。

拄着筇杖也有难以支撑的地方,难道需要屐齿被折断吗?

何曾没有恐怖的时刻,但我不想多言语。

赏析:

此诗描绘了天都峰、莲花峰的险峻景色以及登山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攀登险峰的壮志豪情。首联点出地点是文殊院,以“台”字总领下联的景物,渲染出一种静谧肃穆的气氛。颔联通过写“夜”、“寒”、“露”、“月”等词语,写出了山寺的幽深。颈联以写景为主,写诗人登高远眺,只见云海翻滚,雾气升腾,无法看到明月,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尾联写山寺的门虽然狭小却依然敞开,诗人决心继续前行,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险峰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