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敔翔能书,野老未知爱。
戏言千载后,价不兼金贷。
叔通忽得之,艺苑共称快。
苍苔破乌迹,米蔡辨流派。
一空寒乞相,薄有狂奴态。
此君落人间,实与世相背。
祇馀文字巧,弗受天所械。
江书不如诗,评剖本非隘。
谁知临池手,画乃亦三昧。
龙湫入吾眼,风雨气犹在。
若论到圣处,直与彦冲配。
多能期不朽,岂厌一而再。
表微后死事,勿病太琐碎。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 伏敔翔能书,野老未知爱。
- 伏敔翔(可能是指某个人物的字号或别称)能书,野老未知爱。这里描述了一位擅长书法的老人和他的作品,但周围的人并不了解他的才能。
第二句: 戏言千载后,价不兼金贷。
- 这是说,即使他的作品流传千年,其价值也难以用金钱衡量。
第三句: 叔通忽得之,艺苑共称快。
- 这里提到的“叔通”很可能是指唐代书法家张旭,他在得到此卷子时,书法界都感到非常高兴。
第四句: 苍苔破乌迹,米蔡辨流派。
- 描述的是卷子上的痕迹和笔触,米芾(mǐ fú)和蔡襄(cài shēn)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根据这些痕迹来辨识书法流派。
第五句: 一空寒乞相,薄有狂奴态。
- “一空”可能指的是卷子的空白部分,而“薄有狂奴态”则形容卷子上的字迹虽不完整,但仍有一种狂放不羁的风格。
第六句: 此君落人间,实与世相背。
- 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位书法大师的敬仰之情,他认为这位艺术家的生活态度与众不同,与世俗格格不入。
第七句: 祇馀文字巧,弗受天所械。
- “祇馀”意味着只剩下、仅剩下,而“文字巧”则指书法之美,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
第八句: 江书不如诗,评剖本非隘。
-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认为诗歌的艺术价值要高于书法,而且评价书法不应该狭隘地局限于形式技巧。
第九句: 谁知临池手,画乃亦三昧。
- “临池”通常指学习书法,而这里的“画乃亦三昧”则是说绘画也有其独特的境界。
第十句: 龙湫入吾眼,风雨气犹在。
- “龙湫”可能是指一幅山水画,而“风雨气犹在”则形容这幅画给人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风雨的气息。
第十一句: 若论到圣处,直与彦冲配。
- “彦冲”可能是另一位书法家的名字,这里表示如果论及书法的造诣,这位艺术家可以与高僧相提并论。
第十二句: 多能期不朽,岂厌一而再。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位艺术家作品的赞美之情,认为他的才华将永远流传下去,不会因为多次展示而失去价值。
第十三句: 表微后死事,勿病太琐碎。
- “表微”可能是指表达或呈现微小的事物,而“勿病太琐碎”则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琐碎地处理事情,以免失去整体的美感和意义。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位书法大师的风采和技艺。同时,它也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感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深远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