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卧此东峰,出处无□衅已丛。
洛蜀党成疑误国,熙丰法敝竟缘公。
争墩已赋三山石,记里犹传九曜宫。
漫向春风寻旧泽,生平功过史书中。
荆公故宅
十年高卧此东峰,出处无□衅已丛。
洛蜀党成疑误国,熙丰法敝竟缘公。
争墩已赋三山石,记里犹传九曜宫。
漫向春风寻旧泽,生平功过史书中。
注释:荆公,即王安石,曾担任宋神宗时期的宰相。东峰,指庐山的一处名胜,是王安石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十年,形容时间久远。高卧,指隐居生活。出处无□,指没有明显的过失。□,在这里指的是指责或者批评。衅,指矛盾或冲突。已丛,意思是已经很多。洛蜀党成,指的是当时的政治集团“新党的人物,他们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同,被认为有误国的行为。熙丰法敝,指的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一系列措施已经无法实施。竞缘公,指的是这些政策和措施最终都由王安石一个人承担。争墩已赋三山石,指的是在庐山的一处景点已经刻有关于王安石的碑文。记里犹传九曜宫,指的是关于王安石的传说仍然流传在民间。漫向春风寻旧泽,意思是说王安石曾经在这里寻找过他曾经生活的踪迹。生平功过,指的是他的一生功过是非。史书中,指的是历史记载中关于他的评价和评价。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王安石的作品,通过对他的过去行为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作者对王安石的敬仰之情。
首句“十年高卧此东峰,出处无□衅已丛”,描绘了王安石在庐山的生活状态和态度。十年高卧,意味着他在庐山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无□,可能是指他没有犯下重大的错误,也可能是说他没有受到外界的质疑或是批评。出处无□,意思是他的一生没有明显的过失,或者说他的人生态度是平和、宽容的。
接下来的句子“洛蜀党成疑误国,熙丰法敝竟缘公”,则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王安石。洛蜀党成,指的是在当时的政治集团中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的人物,他们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同,被认为有误国的行为。熙丰法敝,指的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一系列措施已经无法实施。竞缘公,指的是这些政策和措施最终都由王安石一个人承担。
接下来的“争墩已赋三山石,记里犹传九曜宫”,则描述了关于王安石的一些传说和故事。争墩已赋三山石,指的是在庐山的一处景点已经刻有关于王安石的碑文。记里犹传九曜宫,指的是关于王安石的传说仍然流传在民间。
最后的“漫向春风寻旧泽,生平功过史书中”,则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期待。漫向春风寻旧泽,意思是说王安石曾经在这里寻找过他曾经生活的踪迹。生平功过,指的是他的一生功过是非。史书中,指的是历史记载中关于他的评价和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王安石过去的描述和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他深深的敬仰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王安石的不同看法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