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贡趋朝礼遇殊,碧矑魋结语乌乌。
已闻圣主方焚玉,何用鲛人更泣珠。
环海近添新郡县,中山已属旧疆隅。
谨将域外名王表,添入天家职贡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它描述了中山贡使入朝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于国与民族关系的深刻思考。
我们来看第1句:“却贡趋朝礼遇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中山国曾经向大唐进献过贡品,但后来不再进贡了,所以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却贡”指的是中山国的贡品不再进献给大唐,而“趋朝”则是指中山国前来朝拜大唐。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国家间关系的思考,他认为即使是友好的国家,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改变态度。
第2句:“碧矑魋结语乌乌”。这句诗描绘了中山国使者的形象。他戴着绿色的帽子,用黑色的头发束成椎形,嘴里说着一些话,声音低沉而悲伤。这体现了他们对大唐的忠诚和对失去贡品的哀伤。
是第3句:“已闻圣主方焚玉,何用鲛人更泣珠。”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已经听说大唐皇帝正在焚烧贡品(即玉),为什么还要让中山国的使者哭泣珍珠呢?这里的“圣主”指的是大唐皇帝,而“焚玉”则是指在销毁贡品的行为。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大唐皇帝处理国家事务的方式的质疑,他认为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引起更多的争端。
是第4句:“环海近添新郡县,中山已属旧疆隅。”这句诗的意思是,周围的海域中新增了许多新的郡县,而中山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领土。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版图变化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主权的关注。
是第5句:“谨将域外名王表,添入天家职贡图。”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将把外国君主的名单写下来,并把它添加到大唐朝廷的贡品清单中。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认同,认为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维护国家利益。
这首诗通过描述中山国的使者来朝,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国家主权的捍卫。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政策的认可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