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佛一日而生,清供香花,蜕骨西湖梅影瘦;
辱儒将卅年相识,旧游文酒,伤心南海荔支斑。

【注释】

长乐:即福州,古称长乐。初将军:指郑成功(字大木)。清供:清香的供奉。文酒:文酒之宴,即文人雅士的饮酒聚会。南海:今广东。荔支:荔枝,这里泛指南方。斑:斑点,这里指荔枝上的黑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郑成功归闽后所作。诗的前半首写郑成功的威名和功业,后半首则写诗人对郑成功由崇敬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第一联“长乐初将军”,用典。郑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石井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以抗清义师领袖的身份,在福建、广东一带起兵。清顺治二年(1645)攻下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任其为“招讨大将军”。后因内部纷争,与郑鸿逵等部将发生冲突,于顺治三年(1646)败逃至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康熙元年(1662)从荷兰手中收回台湾,改元永历,次年病逝。

第二联“同大佛一日而生,清供香花,蜕骨西湖梅影瘦;辱儒将卅年相识,旧游文酒,伤心南海荔支斑。”这是一首咏物诗。郑成功的威名和功业,使诗人想起佛教故事中的观音菩萨。传说她曾在杭州灵隐寺修行,有一天,她在山上看到一位老僧在讲经说法。老僧讲得非常精彩,而听众却只有观音一人。老僧问她为什么听讲如此认真,她说:“我虽已出家,但心系尘世,所以特地来听讲。”这使我想起了郑成功的事迹。他曾经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与荷兰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他的威名和业绩,就像一座大佛一样矗立在人们的心中。而如今他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仍然激励着人们去奋斗。

第三联“辱儒将卅年相识,旧游文酒,伤心南海荔支斑。”这里的“儒将”是指郑成功的部下将领。郑成功曾与他们共度了许多难忘的时光。然而,当他得知自己即将离去时,这些将领们却纷纷落泪,因为他们知道再也没有机会与他重逢了。这些将领们的悲痛之情,也深深地感染了诗人自己。

整首诗通过对郑成功威名和功业的赞美,以及对其离去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