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年届四十九岁而亡,古称蘧伯玉知非,今穷苏长公到死;
述学抉三五六经之奥,人言郑小同传祖,我喜有子若似师。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挽朱思宅联(《宋诗钞》引)
问年届四十九岁而亡,古称蘧伯玉知非,今穷苏长公到死;
述学抉三五六经之奥,人言郑小同传祖,我喜有子若似师。
第一句:问年届四十九岁而亡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哀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四十而不惑”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这里提到朋友已经去世,年龄已满四十岁,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这种表达通常用来悼念逝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古称蘧伯玉知非
引用了古代人物蘧伯玉的故事来强调朋友的智慧和自知之明。蘧伯玉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因直言不讳、敢于批评而著称。这里的使用是为了表达对朱思宅智慧的认可,也寄托了对其品格的赞美。
第三句:今穷苏长公到死
“苏长公”可能是指苏东坡,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这句表达了对苏东坡晚年遭遇不幸的同情。苏轼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晚年更是遭遇政治风波。这里的“到死”强调了其悲惨的结局。
第四句:述学抉三五六经之奥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朱思宅学术成就的赞扬。”三五六经”很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的三种经典:《大学》、《中庸》与《论语》。通过“抉”字,表达了深入探究这些经典的意图。这里的“奥”字意味着深奥难解。
第五句:人言郑小同传祖
“郑小同”可能是对另一位学者或人物的代称。这里的“传祖”意味着继承前人的事业或学问。通过这样的描述,作者可能在赞扬朱思宅对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
第六句:我喜有子若似师
最后一句是对朱思宅后代的期望和祝福。“我喜”表示喜悦之情,“有子若似师”则表达了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他能继承并发扬先辈的学问。
赏析: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哀悼以及对其学术成就的赞誉。通过对古代和现代人物的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情感,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学问的尊重与传承。语言简练而深刻,情感真挚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