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行林寺,杳然丛秀间。
堂清开水镜,山好理烟鬟。
有雾窗呵暗,无尘扉自关。
人牛今不见,蓑苙两俱闲。

寄题行林寺照堂

闻说行林寺,杳然丛秀间。

堂清开水镜,山好理烟鬟。

有雾窗呵暗,无尘扉自关。

人牛今不见,蓑苙两俱闲。

注释

  1. 闻说行林寺:听闻行林寺的存在。
  2. 杳然丛秀间:形容行林寺隐藏在茂盛的树林之中,难以寻觅。
  3. 堂清开水镜:形容寺院的禅堂清净得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4. 山好理烟鬟:形容山色优美,像是被烟雾缭绕的发髻。
  5. 有雾窗呵暗:形容窗外云雾缭绕,使得光线昏暗不明。
  6. 无尘扉自关:形容寺庙的门扉紧闭,与世隔绝。
  7. 人牛今不见:现在看不到人或牛等动物出入的痕迹。
  8. 蓑苙两俱闲:形容渔夫和农人的生计都因无人打扰而变得悠闲。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行林寺的自然美景及其宁静祥和的氛围。全诗通过对行林寺及其环境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脱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首句“闻说行林寺”,立即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神秘莫测的场景,激发了对下文的期待。

“杳然丛秀间”不仅形容了行林寺的地理位置,更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紧接着,“堂清开水镜”,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禅堂清澈如镜的景象,映射出内心的明净无垢。而“山好理烟鬟”,则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发髻相联系,生动而富有想象力。

诗中还巧妙地利用了视觉和听觉的描绘。如“有雾窗呵暗”,“无尘扉自关”,既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表达了作者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最后,“人牛今不见,蓑苙两俱闲”两句,更是深化了整首诗的主题,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寄题行林寺照堂》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一首描绘理想生活状态的佳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