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曾见化微尘,花发桃源几度春。
俗眼莫轻狂道士,此身应是谪仙人。
清弹一曲悲风远,绝唱千章白雪新。
异日三茅成卜筑,却因瓶锡得为邻。
《和许乐天》是宋代诗人释德洪的作品,其全文如下:
沧溟曾见化微尘,花发桃源几度春。
俗眼莫轻狂道士,此身应是谪仙人。
接下来将逐句释义并附上关键词注释:
沧溟曾见化微尘:这句诗意味着在广阔的海洋中,曾经看到过微小的尘埃,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世界的浩瀚。这里的“化微尘”不仅仅是指物质的变化,更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哲学思考。
花发桃源几度春:这里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桃花源景象,春天花开,万物复苏,象征着和平与希望。这里的“桃源”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更是一种心灵归宿的象征。
俗眼莫轻狂道士:这句话批评那些过于自信或轻视他人的人。道士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品质。这反映了释德洪对于修行者特质的赞赏。
此身应是谪仙人:这里的“谪仙人”是对神仙的一种尊称,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境界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
清弹一曲悲风远:描述了诗人以琴声表达悲伤的情景,这种艺术表现力强调了诗人情感的真挚和深刻。同时,“悲风远”也暗示着诗人心境的超然和对外界的淡然。
绝唱千章白雪新:这里的“白雪”可能象征着纯净和高雅,而“新”则表示不断更新和进步。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创作诗歌的高洁志向和不断追求完美的态度。
异日三茅成卜筑:这里的“三茅”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三位仙人,而“卜筑”则是指选择地方居住。诗人通过这一愿望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却因瓶锡得为邻:这里的“瓶锡”可能指的是道教的法器,如瓶子或锡杖。诗人通过使用这些法器,表达了自己追求道家思想的生活态度。
《和许乐天》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美学追求,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反思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