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酬劳夏簟凉,遗编枕上阅兴亡。
气增髯竟从元德,笑里瞒徒造子将。
汉鼎未移存北海,蜀兵已挫失南阳。
莫将胜败论人物,忠义千年有耿光。

【注释】

无计酬劳:无法报偿。夏簟凉:夏天的竹席,比喻酷暑难耐。遗编:遗散的书籍。枕上:枕头上。元德:刘备字玄德,谥曰昭烈王。子将:关羽字云长,谥曰武侯。北海:指曹操的封地。蜀兵:指刘备的军力。南阳:指诸葛亮北伐时的失败之地。耿光:诸葛亮死后谥曰武侯,故称耿光。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对三国人物进行评论,认为刘备、诸葛亮等忠义之士,即使一时失利,也不失为英雄豪杰。《三国志》是一部记述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历史的重要史籍,作者读《三国志》,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评价这些人物。全诗以评点的形式,赞颂那些忠君爱国的英雄,抒发了自己对这些英雄的崇敬之情。

“无计酬劳夏簟凉,遗编枕上阅兴亡。”此二句写自己读书的情景。夏日炎热,用竹席当枕头,在枕上翻阅《三国志》。这里既写出了作者因酷热难耐而不得不在枕上阅读的苦况,又表现出作者对书中内容的专注和喜爱。“遗编”,指曹操留下的《魏武帝集》。作者在枕上阅读这部遗作,可以想见其心情之激动,对书中记载的历史故事之熟悉。“遗编”一词,不仅指曹操的文集,也泛指曹操留下的一切著作。

“气增髯竟从元德,笑里瞒徒造子将。”此二句写作者对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敬佩和赞美。“元德”指刘备,“子将”指关羽,“元德”是刘备的字,“子将”是关羽的字。刘备虽屡遭挫败,但志向未改,仍以天下为己任;关羽忠于刘备,勇猛善战,威名远扬;张飞则勇不可挡,忠心耿耿。这三位英雄,都是忠君爱国、英勇无畏的典范,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笑里瞒”是说他们虽然表面装得若无其事,其实内心却是充满智慧和勇气,能够识破敌人的诡计并战胜敌人。这里的“瞒”字,既表示张飞的勇敢,也暗示了关羽的智慧。

“汉鼎未移存北海,蜀兵已挫失南阳。”此二句写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汉鼎”指东汉政权,这里借指刘备统治下的蜀国。“北海”指曹操的封地,今山东省一带。“南阳”指诸葛亮北伐时所到之处。诸葛亮多次北伐,均未能取得胜利,原因有二:一是曹魏势力强大,二是蜀国内部矛盾重重,如诸葛亮与东吴的关系就非常复杂。“汉鼎未移存北海”一句,既表明了蜀汉政权尚未稳固,也反映了诸葛亮北伐的决心和信念。“蜀兵已挫失南阳”一句,则说明北伐虽然失败,但诸葛亮并未气馁,仍然积极准备再次北伐。

“莫将胜败论人物,忠义千年有耿光。”此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作者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仅仅看其胜败得失,更要看其是否忠诚爱国、是否有高尚品德。正如诸葛亮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种忠诚和牺牲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同时,作者还强调,像诸葛亮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忠义精神和高尚品德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典范。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较短,但通过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忠君爱国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