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眠偶此风雨夕,又近寒岩槲叶村。
谢昼未焚风鉴在,韦郎不见语言存。
岁时暗觉持山去,忧患空惊斫水痕。
绿发雕零心已死,成蹊桃李落华分。

资国寺西斋示超然二首其一

对眠偶此风雨夕,又近寒岩槲叶村。

谢昼未焚风鉴在,韦郎不见语言存。

岁时暗觉持山去,忧患空惊斫水痕。

绿发雕零心已死,成蹊桃李落华分。

注释:

  1. 资国寺:位于江西南昌市东城外,始建于晋太元年间(385-404),为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唐开元年间,中峰禅师重建,后屡经兴废,至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由慧力大师再次重修,并改称为资福禅寺。明洪武初改为资国寺。
  2. 斋:指僧人住的地方。
  3. 超然:和尚名号。
  4. 韦郎:指唐代诗人韦应物。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资国寺西斋示僧超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首联“对眠偶此风雨夕,又近寒岩槲叶村”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诗人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躺在寂静的山村中,四周被寒风、岩石和槲叶包围着。这种孤独而清静的感受使诗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安宁和解脱。
    颔联“谢昼未焚风鉴在,韦郎不见语言存”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场景。诗人没有听到韦应物的歌声,也没有看到其身影,只有风声在耳边回旋,如同韦郎的声音仍在耳边回荡。这使诗人感到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失落。
    颈联“岁时暗觉持山去,忧患空惊斫水痕”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在这寂静的山村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他看到岁月的痕迹逐渐侵蚀着山林,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因忧患而留下的痕迹。
    尾联“绿发雕零心已死,成蹊桃李落华分”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在这寂静的山村中,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已经死去,就像那凋零的柳树一样。同时,他的足迹已经遍布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桃花般的足迹。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