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漫灭字斓斑,眼倦颓然整顿闲。
以法为亲疏世相,视身如幻寄人间。
业缘有尽今脱手,老态无因日上颜。
已办一瓢期涧饮,要刳馀润到昆山。

注释:

古书漫灭字斓斑,眼倦颓然整顿闲。

以法为亲疏世相,视身如幻寄人间。

业缘有尽今脱手,老态无因日上颜。

已办一瓢期涧饮,要刳馀润到昆山。

赏析:

这首诗是徐师川对自己的生活态度的反思和表达。

首句“古书漫灭字斓斑”,诗人感叹古代书籍被时光所侵蚀,字迹模糊,颜色斑驳。这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和个人记忆消逝的感慨。

第二句“眼倦颓然整顿闲”,诗人感到眼睛疲惫,需要休息整顿。这里的“整顿闲”可能是指整理思绪,准备面对接下来的写作或生活。

第三句“以法为亲疏世相”,诗人认为世间的人际关系应该基于佛法,而不是世俗的看法。这里的“法”指的是佛法,而“亲疏世相”可能是指人们之间的亲近与疏远,这与诗人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四句“视身如幻寄人间”,诗人将自己的身体看作是虚幻的,寄托在人间。这表达了他对生死轮回的理解和超脱。

第五句“业缘有尽今脱手”,诗人认为人的因果业缘是有限的,现在可以放手了。这里的“脱手”意味着摆脱束缚,不再执着于过去。

第六句“老态无因日上颜”,诗人感叹自己的衰老无法避免,但也不必过于在意。这里的“老态”可能是指衰老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而“日上颜”则形容容颜逐渐憔悴。

第七句“已办一瓢期涧饮”,诗人已经准备好用一瓢水来饮用,这里暗示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

最后一句“要刳馀润到昆山”,诗人希望将自己的余润(指智慧和能力)用在有用的地方,就像从大海中抽取海水一样。这里的“刳馀润”意味着利用已有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

整首诗通过徐师川的反思和表达,反映了他对生活、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他倡导以佛法为指导,摆脱世俗的纷扰,关注内心的平静和解脱。同时,他也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必然性,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