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景穷冬一千里,笋舆部曲去匆匆。
候船班草江津岸,曝日探檐山店中。
袖手归休今日是,隔生冤债转头空。
湘西雪后青松径,想见声盘万壑风。

”`none

诗句原文

急景穷冬一千里,笋舆部曲去匆匆。 候船班草江津岸,曝日探檐山店中。袖手归休今日是,隔生冤债转头空。湘西雪后青松径,想见声盘万壑风。

译文注释

  • 急景穷冬一千里:形容时间的急促,就像冬天一样漫长。
  • 笋舆部曲去匆匆:形容队伍迅速离开,像笋子般整齐迅速。
  • 候船班草江津岸:等待船只在江边停靠。
  • 曝日探檐山店中:在阳光下晒太阳,在山中的小店中休息。
  • 袖手归休今日是:形容放弃争斗,现在是个合适的时机。
  • 隔生冤债转头空:过去的怨恨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 湘西雪后青松径:描述湘西雪后的青松小径。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旅途感受和心境变化。开头两句描绘了旅途的匆忙与艰辛,通过“急景”与“穷冬”传达出时间的无情和环境的艰苦。接着,描述了等待船只时的闲暇时光以及短暂休息的场景。然而,随着旅程的继续,诗人的心情从期待转为无奈,最终在旅途结束时感到一种解脱。结尾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纠纷的释然,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通过对景物、情感的描述,展示了旅途中的心理变化和对生活的感悟。

评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理变化和对自然的欣赏。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美好。同时,诗人对过去的不满和现在的释然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生的变迁和心境的转变。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诗人释德洪从江西赴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讲学途中。此时他已年过半百,但仍怀有远大抱负,希望能通过讲学来传播佛法,影响更多的人。然而现实的压力和个人境遇的变化使他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个梦想,选择了这条看似平静但充满艰辛的归途。这首诗就是他在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既包含了对过往的反思,也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十一月十七日发豫章归谷山》是一首表达旅途中心情变化的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