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径去不小住,天迥游丝增眼寒。
想见手提大千界,翛然身现一毛端。
若存情见智山隔,但断攀缘业海乾。
面目分明今日是,敢将枣柏荐盘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和诗人的人格修养能力。鉴赏时可逐句翻译诗句,并分析运用了何种手法及表达效果。如“青春径去不小住”,青春是人生之年华,小住指短暂的停留,不停留意指不要在人生的青春时期逗留,要有所作为,有远大的志向。
【答案】
译文:年轻的生命匆匆离去,不再驻足。天边的游丝更加增添了眼睛的寒冷。想到手提着大千世界的手掌,飘然身现一根毫毛端。如果存着情见智山隔,就断绝攀缘业海干。面目分明今日是,敢把枣柏荐盘餐。
注释:青春:指年轻的时候。径去:径直离去。小住:暂留。天迥:天空高远。游丝:飘动的细丝。增眼寒:使眼睛更加感到寒冷。想见:想到。手提:指手能提起。大千界:佛教语,指整个宇宙或世界。翛然:闲适自得的样子。一毛端:比喻极小的东西。若存:假如还存着。情见智山:佛教语,指佛性、智慧。业海:佛教语,指烦恼、业障。面目分明:形容清楚明白的样子。今日:今天。敢将:表示谦卑的态度,不敢轻易使用。枣柏:这里借指松柏,常被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节操。盘餐:饭食。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诗,赞颂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大慈大悲和神通广大,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佛祖的崇敬之情。首联两句写佛祖释迦牟尼的大慈大悲,生灵涂炭之际他慈悲为怀,拯救众生。颔联两句写佛祖神通广大,能手提大千世界,身显毫端,足见其神通广大,无所不能。颈联两句写佛祖慈悲为怀,心无挂碍,所以才能断尽一切烦恼业障,成就正果。尾联两句写诗人仰慕佛祖,愿意效法佛祖,以此报答佛祖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