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鹘崙无背面,摩挲把玩久嗟咨。
悟明必藉戒定慧,随顺差成老病衰。
净意即空良显决,色身对现出思惟。
千烹万锻知恩德,敢忘摩尼在矿时。
注释: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 其四:“生死鹘崙无背面”,鹘崙,指佛教中的地狱;“背面”指反面。生死的轮回没有正反两面,只有生死的过程。
“摩挲把玩久嗟咨”,“摩挲把玩”是指反复抚摸、把玩。长时间地玩味和思考。
“悟明必藉戒定慧,随顺差成老病衰”,“悟明”是指对事物的理解达到明白的程度,“戒定慧”是佛教修行的三个境界,即戒律、禅定、智慧。“随顺”是指顺应自然规律。差,通“瘥”,指疾病。老病衰,形容身体衰弱,病情严重。
“净意即空良显决”,“净意”是指清净无染的心态。“空”在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哲学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的。“良显决”是指明显、坚定的意思。
“色身对现出思惟”,“色身”是指肉身。“对现出思惟”是指肉身呈现时产生的种种想法和观念。
“千烹万锻知恩德,敢忘摩尼在矿时”,“烹”在这里指的是冶炼,“锻”也是冶炼的意思。千烹万锻,形容经过长时间的冶炼,使矿石中的金属成分充分溶解出来。”知恩德”是指知道这种恩惠和恩德。”摩尼”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光明、智慧。”矿时”是指矿洞里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时创作的六首诗中的第四首。诗人通过描绘生死轮回的无面性、修行的三个境界以及身体呈现时的种种念头,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炼矿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自己对恩德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