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自吞空,中流涌孤山。
欲取藏袖中,归置几案间。
【注释】
①登:登上。控鲤亭:古迹,在今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南麓。孤山:在西湖中,与灵隐寺相邻。大江:指钱塘江。吞空:《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游天台山,曾登临绝顶,大啸一声,声闻数十里,因名之曰“虎丘”。后以“吞空”形容山极高、气势雄壮。
②涌:水势汹涌。
③欲取:想取出来。藏袖中:指收藏于袖中或怀中。归置几案间:指放在书桌上。
【赏析】
《登控蠡亭望孤山》,此诗作于公元380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作者谢混任吏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钱塘江畔的孤山时,登控蠡亭而作的咏景之作。全诗四句二十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优美。首句写登上控蠡亭所见之景;二句写江水奔流直下的景象;三句写诗人欲将所观之景收于囊中;末句写所观景色已收入眼中,可随时观赏。
“大江自吞空,中流涌孤山。”这两句写诗人远望钱塘江的景象。诗人站在控蠡亭,极目远眺,只见江水奔腾向前,一泻千里,浩荡无际,仿佛要把天地都吞噬掉。而在这浩瀚的大江之中,又突现出一座孤峰,它矗立在波涛翻滚的江河之中,显得更加峻拔挺拔,更显其雄伟壮观。
“欲取藏袖中,归置几案间。”这两句写诗人想将眼前这美景收入心中,但又觉得难以捕捉住它的全部神采和意趣,于是只好把它藏在袖中带回家去欣赏,或者放在桌上仔细品味。
整首诗语言凝练而含蓄,意境深远而优美。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阔的钱塘江潮图。诗中所描绘的孤山,就是今天的西湖南岸之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