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
浓笑春风穷似我,也将柳絮当榆钱。
【注释】
意行入古寺见邓生之富以谷量牛马:我意欲游览古寺,却见到邓生家十分富有,竟用谷来量牛和马。邓生:姓邓的人。
寺旧藉余赋诗:寺院以前借给我的诗文。藉:同“借”,借用。
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清明时节雨水刚刚过去(即“清明雨”),天放晴得很快,到古寺游玩也是偶然的。
浓笑春风穷似我,也将柳絮当榆钱:在春风中尽情地笑,好像春天的风都穷尽了一样,还将飘飞的柳絮当成榆钱(榆钱:榆树的果实)。
【赏析】
此为诗人于清明前后游访邓氏庄园时所作。
首联写诗人到邓氏庄园所见。邓氏庄园地处偏僻,环境荒凉,但主人却是个富甲一乡的豪商巨族。这从他借给诗人的诗句可以看出:
“借问邓庄主,何年成大贤?
当年不借与,岂是好诗仙?”
“邓庄主”指邓氏家族首领。这句说:“请问你贵庄的主人邓某人,何时才成就一位大贤人呢?”这是诗人借邓庄主之口对邓氏家族进行评价。“当年不借与,岂是好诗仙?”意思是:“当年不借给我这些诗词的话,哪能算得上一个好诗人呀!”可见诗人当时是何等受宠若惊,对邓氏家族是何等钦仰。“借问”二句,语出杜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诗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颔联写诗人进入邓氏庄园后所见到的情景。“邓生”,指邓氏家族中的某一位。“富以谷量牛马”,是说这位邓庄主非常富有,以至于他用谷来量牛马。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把邓氏家族的富有写得惟妙惟肖。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以谷量牛马”,典出《晋书·石崇传》:“桓玄伐蜀,载道穰田稻于车前作食,羊肠阪峻,遇暴雨,水沾马足。桓玄令崇以泥涂马而进。司马伦、赵王伦等并据州郡,皆厚待崇;崇每朝请,辄称病不出。”另一个是“将柳絮当榆钱”,“榆钱”是榆树的果实。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邓庄主家的财富如此丰厚,以至连用谷来计算牛马也嫌少,还把飘飞的柳絮当成榆钱。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邓庄主家富贵的程度说得惟妙惟肖。这两个典故都是出自《南史·吕僧珍传》。
颈联写邓庄主在春风中尽情地笑着,好像春天的风都穷尽了一样。这里,诗人又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比拟的手法,把春风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邓庄主的高兴心情。“浓笑”二字,既写出了邓庄主的笑容满面,又写出了春风的得意洋洋,充分体现了诗人观察入微的特点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尾联写邓庄主将飘飞的柳絮当成榆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春风中尽情地笑着,好像春天的风都穷尽了一样,还将飘飞的柳絮当成榆钱。这两句诗表面上写的是邓庄主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实际上却暗含着对邓庄主富贵生活的象征性描写。因为春天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柳絮和榆钱。这两句诗不仅把春天景物写得惟妙惟肖,而且通过对春天景物的刻画,进一步烘托出邓庄主的富贵生活。
全诗四联八句,结构紧凑,意境优美。首联交代了游访邓庄的时间和地点;颔联描绘了庄园的环境;颈联赞美了邓庄主的富贵;末联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