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清霜两鬓侵,快逢佳节且登临。
空传白雪无馀迹,不负黄花独此心。
短发早知羞未己,壮怀徒抱不堪吟。
从来秋色关天地,一会龙山直至今。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九日重阳节。诗人与同人一起登上梅花岭,因见霜侵两鬓,便想到自己已到暮年,但登高有感,却无愧色,仍能抒发壮怀,写出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首句起笔点明时令,“九日”指初秋时节。“梅”,指梅花岭。“梅花岭”,又名梅岭,在今江西南昌市东,为赣江中游的一座山,山上多梅,故有此称。岭上梅花盛开,是登高远眺的好去处。次句点题,说正值重阳佳节,大家相邀登高。“正见”、“快逢”二字,道出了登高赏花的欣喜之情。“清霜”,指寒露后至白露前这段期间的霜冻。“侵”,“侵润”。这句说此时天气转寒,霜气袭人,诗人的头发被霜露浸湿了。“侵”字用得极妙,既写景,又衬情。“佳节”,这里指重阳节。古人认为九月九日饮菊花酒最为吉祥,所以又叫“重阳”、“登高节”。诗人和朋友们登高远望,正是为了观赏菊花。
第三四句承次句而来,说虽然天寒霜冷,但白雪满地,毫无痕迹;然而黄花不惧严寒,独放异彩。这里以白雪比喻自己的白发,暗寓着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之意;而黄花则喻指自己,暗示尽管岁月不饶人,但自己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两句诗将诗人的感慨与志向巧妙结合在一起,既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又展示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
五六句转入自我抒情。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头发早已变白,但仍不感到羞耻;心中充满壮志豪情,只能空自悲叹。这里的“短发”是指自己的头发,而“羞未己”则是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但并不因此而感到羞耻。“独”字在这里表示孤独、寂寞。“辜负”、“辜负”都是表示遗憾之意;“黄花”即指菊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激情和斗志的坚强意志。
最后两句是写自己从早到晚所见景色的感受和联想。“从来”三句,承接前面的感慨而来,说自古以来,秋天总是与天地相连的,它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哀愁与惆怅;如今,在这重阳佳节之际,我有幸来到了龙山,欣赏到了美丽的秋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诗人通过对梅花岭美景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