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御天功最盛,生民温饱卧安枕。
醉凭艳姬一笑适,薄夫议之无乃甚。
长安遮天胡骑尘,潼关战血深没人。
哥舒臣贼不足惜,要脔国忠如脍鳞。
苍黄去国食不暇,马嵬赐死谢天下。
反身罪己成汤心,奈何犹有讥之者。
取非其子又遽匆,灵武君臣无怍容。
何须呜咽让衮服,自控归鞍八尺龙。
谁磨石壁湘江上,揩拭云烟溅惊浪。
龙蛇飞动忠义词,颜元色庄俨相向。
与君来游秋满眼,闲行古寺西风晚。
道人兴废了不知,但见游人来读碑。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及思想情感来分析诗歌的手法、语言特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干要求“逐句释义:同景庄游浯溪读中兴碑”,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诗歌鉴赏题,既考查了考生对于诗句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能力。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明确主旨;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诗句与题目要求进行对照,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即可。本题中,“上皇御天功最盛”指的是唐玄宗(玄宗)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生民温饱卧安枕”指老百姓生活安定,安居乐业;“醉凭艳姬一笑适,薄夫议之无乃甚”指诗人借酒消愁,以美色娱人,而轻薄之徒则议论纷纷,认为这样做是不道德的。“长安遮天胡骑尘,潼关战血深没人。”长安城被胡人骑兵覆盖,潼关之战,血流成河,无人幸免。“哥舒臣贼不足惜”,指安禄山是叛贼,但唐朝大臣并不把安禄山当敌人看待。“苍黄去国食不暇”指唐肃宗被迫离开京城后,连吃饭都来不及。“马嵬赐死谢天下”指唐玄宗为平息叛乱兵变,被迫从行宫回到京城长安,途中经过驿站时,突然发生了政变,唐玄宗被逼缢死,杨玉环被迫自缢身亡。“反身罪己成汤心,奈何犹有讥之者”指出身于帝王之家的人,应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什么还有人指责皇帝呢?“取非其子又遽匆,灵武君臣无怍容”指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后,对那些拥立他即位的人,没有一点愧疚之情。“何须呜咽让衮服,自控归鞍八尺龙”指唐肃宗称帝后,不再像以往那样谦卑,而是大模大样地接受群臣朝拜。“谁磨石壁湘江上,揩拭云烟溅惊浪”指在湘江边的一块石头上有一幅《中兴颂》石刻文字,上面有“开元盛世”四个字。“龙蛇飞动忠义词,颜元色庄俨相向”指这块石刻文字上面的书法非常漂亮,字里行间充满忠义之气。“与君来游秋满眼,闲行古寺西风晚”指作者和朋友们一起游览名胜古迹,秋天的阳光洒满了大地。“道人兴废了不知,但见游人来读碑”指这些历史遗迹,不知道是谁修建的。只有游客们在读着这些碑文。
【答案】
①这首诗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写于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②诗人在游览古代遗迹的时候,看到石壁上刻有《中兴颂》,感慨万分。③诗人用“开元盛世”“忠义”等字眼赞扬了当时的统治者。④诗人感叹自己的政治理想破灭了。⑤诗人慨叹国家兴亡的历史已经过去,现在人们只是一味地追忆往昔。⑥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古人一样功成名就,反而被讥笑为无能的人。⑦诗人慨叹自己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反而被讥笑为无能的人。⑧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古人一样功成名就,反而被讥笑为无能的人。⑨诗人慨叹自己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反而被讥笑为无能的人。⑩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古人一样功成名就,反而被讥笑为无能的人。⑪诗人慨叹自己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反而被讥笑为无能的人。⑫诗人慨叹自己不能像古人一样功成名就,反而被讥笑为无能的人。(每点2分,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