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希夷老,如哑无处诉。
忽闻得生还,失声喜能语。
想见如镜中,仙风拂眉宇。
欲问华严宗,忽觉隔吴楚。
摄衣出从之,久疾恐顿仆。
佳哉蜀道人,精爽驰揵武。
殷勤愿偕行,得书即径去。
我生百无求,青山满门户。
公卿一□□,掉头不回顾。
斯人独难忘,自不知其故。
夙昔当问佛,□□亦法侣。
达书理故事,已办住山斧。
太虚吾斧柄,能□□收取。

陈莹中自合浦迁郴州时余同粹中寓百丈粹中请迓之以病不果粹中独行作此送之

我怀念希夷老,如哑无话可诉说。

忽然听说得生还,惊愕失声喜能语。

想见如镜中人,仙风拂过眉宇。

想向华严宗请教,忽然觉着隔远隔吴楚。

收拾衣帽出迎接,久疾恐怕要跌倒。

好个蜀道人啊,精爽飞扬驰骏马。

殷勤希望你同行,得到书信就径直去。

我一生百事无求,青山翠竹满家门。

公卿一介布衣官,掉头不顾不回顾。

此人我独难忘怀,不知其故情何在。

过去曾当过和尚,也是佛法的信徒。

通达佛教的道理故事,已经办妥住山斧。

太虚是我斧柄,能收放自在任凭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与友人分别的情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中充满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祝愿。

第一句“我怀念希夷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老朋友的深深眷恋之情。希夷是唐代著名禅师,他的教诲深深地影响了诗人。

第二句“如哑无处诉”,诗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只能默默地在心里感叹。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第三句“忽闻得生还,失声喜能语”,这句表达了诗人听到好消息时的喜悦之情。他终于听到了朋友的消息,可以亲自前去迎接了。

第四句“想见如镜中,仙风拂眉宇”,这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老朋友的形象。他们如同镜子般清晰,仙风般清新自然。

第五句“欲问华严宗,忽觉隔吴楚”,诗人想要向老朋友请教佛法的问题,却发现他们相隔遥远。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困惑和无奈。

第六句“摄衣出从之,久疾恐顿仆”,诗人决定亲自前往迎接朋友,但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会因此受到影响。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担忧。

第七句“佳哉蜀道人,精爽驰骏马”,这句赞美了老朋友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他们如同骏马般矫健、迅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八句“殷勤愿偕行,得书即径去”,诗人表示愿意与朋友一同前行,并希望尽快得到书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急切心情和对朋友的关心。

第九句“我生百无求,青山满门户”,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他认为人生无需追求太多,只需享受青山绿水的美好即可。

第十句“公卿一□□,掉头不回顾”,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他认为官场如同一个陷阱,让人迷失自我。

第十一句“斯人独难忘,自不知其故”,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虽然知道朋友为何而烦恼,但却无法理解他们的心境。

第十二句“夙昔当问佛,□□亦法侣”,这句表达了诗人曾经向佛法寻求答案的愿望。他认为佛法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

第十三句“达书理故事,已办住山斧”,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他已经掌握了佛法的道理和故事,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十四句“太虚吾斧柄,能□□收取”,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态度和信仰。他认为佛法是他的法宝和工具,能够帮他解决问题和困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