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冬海道绝,瘴雨晴墟里。
何以知岁丰,未卯炊烟起。
先生清梦回,科髻方隐几。
獠奴拾堕薪,发爨羹薯米。
饱霜阔叶菘,近水繁花荠。
都卢深注汤,米烂菜自美。
椎门醉道士,一笑欲染指。
诫勿加酸咸,云恐坏至味。
分尝果超绝,玉糁那可比。
鲜肥增恶欲,腥膻耗道气。
毕生啜此羹,自可老儋耳。
录以寄徐闻,阿同应笑喜。
【注释】:
- 穷冬海道绝:冬季,海上交通断绝。穷冬,指冬季。
- 瘴雨晴墟里:瘴雨,瘴气引起的雨。晴雨,指阴雨天。墟里,指村落。
- 何以知岁丰?:用什么来了解丰收呢?
- 未卯炊烟起:卯时,指早晨。炊烟起,指做饭。
- 先生清梦回:先生,这里指何道士。清梦回,指醒来。
- 獠奴拾堕薪:獠奴,古代岭南少数民族的称呼。拾堕薪,指捡柴火。
- 饱霜阔叶菘:饱霜,指被霜打过的白菜。阔叶,指宽叶。
- 都卢深注汤,米烂菜自美:都卢,地名,今属广东。注汤,把水倒进去。米烂,指米熟了。
- 椎门醉道士:椎门,指敲门。
- 诫勿加酸咸,云恐坏至味:诫,告诫。酸咸,调味料。至味,最好的滋味。
- 分尝果超绝:分尝,品尝。果,食物。超绝,超过一般。
- 玉糁那可比:玉糁,用碾碎的糯米做成的食品。可,可以比较。
- 鲜肥增恶欲,腥膻耗道气:鲜肥,指新鲜的肉类。恶欲,厌恶的欲望。
- 毕生啜此羹:毕生,一生。啜,喝。
- 录以寄徐闻:录,记录。徐闻,地名,今属广东。
【赏析】:
《食菜羹示何道士》是唐代诗人郑畋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一幅描绘贫士与何道士共食野菜的画卷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状况。诗中通过描绘一幅描绘贫士与何道士共食野菜的画卷,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首联“穷冬海道绝,瘴雨晴墟里。”描绘了一个寒冷而阴暗的冬日景象,海道断绝,瘴雨连绵,使得村落显得更加荒凉。这里的“穷冬”、“瘴雨”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让人感到一种凄凉和孤独。
颔联“何以知岁丰?未卯炊烟起。”则转向了对生活的思考,询问为何能够知道丰收的消息?因为在早上的时候,炊烟已经升起,预示着人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这里的“何以知”和“未卯”,都是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先生清梦回,科髻方隐几。”又回到诗人自己,他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梦见自己的老师正在读书,而他则在一旁默默地观看。这里的“先生”和“科髻”,都是表达出诗人对于老师的怀念和敬意。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描绘贫士与何道士共食野菜的画卷:“獠奴拾堕薪,发爨羹薯米。”这里的“獠奴”指的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工作是捡柴火。而他们的生活虽然贫困,但是仍然保持着勤劳和善良。这里的描述让人感到了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
尾联“分尝果超绝,玉糁那可比。”则是对食物的赞美,他认为这些野菜的味道已经超过了一般的菜肴,甚至可以用“玉糁”来形容它们的味道。这里的“分尝”和“超绝”都是表达出作者对这些食物的珍视和赞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描绘贫士与何道士共食野菜的画卷,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