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为谁构,想见晴瓦碧。
夜读楼中诗,终疑笔五色。
气方吞刘备,和不以口击。
丽如傲梁公,正恐是花魄。
君才比西子,果识天下白。
我句陋无盐,笔砚焚欲亟。
吾家大冯君,酒酣颇自适。
书来夸壮观,盈纸溅醉墨。
初无万钱念,脱帽见秃笔。
时时及少年,追逐寄夙昔。
诫勿效宝公,清狂挑镜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复次蔡元中韵
江楼为谁构,想见晴瓦碧。
夜读楼中诗,终疑笔五色。
气方吞刘备,和不以口击。
丽如傲梁公,正恐是花魄。
君才比西子,果识天下白。
我句陋无盐,笔砚焚欲亟。
吾家大冯君,酒酣颇自适。
书来夸壮观,盈纸溅醉墨。
初无万钱念,脱帽见秃笔。
时时及少年,追逐寄夙昔。
诫勿效宝公,清狂挑镜尺。

诗句释义:

  1. “江楼为谁构?” —— 问这江边的楼是为了谁而建?
  2. “想见晴瓦碧。” —— 想象着晴朗的屋顶呈现出一片碧绿色。
  3. “夜读楼中诗。” —— 在夜晚阅读楼内所藏的诗作。
  4. “终疑笔五色。” —— 最后怀疑书写所用的笔是否真有五彩。
  5. “气方吞刘备。” —— 气势可以吞并三国时期的蜀汉国君刘备。
  6. “和不以口击。” —— 和谐不通过嘴巴去撞击实现。
  7. “丽如傲梁公,正恐是花魄。” —— 美丽如同高傲的梁鸿,但恐怕他像月亮一样明亮。
  8. “君才比西子,果识天下白。” —— 你的才能可比得上西施的美,确实能识别天下的白。
  9. “我句陋无盐,笔砚焚欲亟。” —— 我的句子简陋得像没有盐,因此烧焦了笔砚。
  10. “吾家大冯君,酒酣颇自适。” —— 我们家中有一位大冯君,饮酒时颇为自在。
  11. “书来夸壮观,盈纸溅醉墨。” —— 书信来时夸耀壮丽的景象,纸上的字迹沾满了醉酒的墨迹。
  12. “初无万钱念,脱帽见秃笔。” —— 最初没有想到要花费万钱,摘下帽子一看,发现笔已经秃了。
  13. “时时及少年,追逐寄夙昔。” —— 常常想起年轻时候的事,追寻过去。
  14. “诫勿效宝公,清狂挑镜尺。” —— 告诫不要效仿宝公,保持清高的节操不要轻佻地玩弄镜子。

译文:
江边的楼是为了谁而建?我想见那晴空下碧绿的瓦顶。我在夜晚读着楼内收藏的诗篇,最后怀疑这些诗歌是用五彩笔写成的吧。我的气势足以吞掉刘备这样的英雄人物,但和谐并非通过口舌碰撞而来。他的美就像高傲的梁鸿,但我恐怕他也如月般皎洁。你的才华堪比西施,能够识得世间的白色。我的句子粗鄙得像没有盐,因此笔砚都被烧焦了想要尽快处理。我们家中有一位大才子冯君,酒酣之际非常自在。书信传来夸赞壮丽的场景,满纸都是酒后的墨迹。起初没想到要花万钱,摘下帽子一看,发现笔已经秃了。时常思念年轻时候的事,追寻过去。告诫不要像宝公那样追求虚名,要保持清高的节操不要轻佻地玩弄镜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黄庭坚对自己年轻时的回忆与感慨。他用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描述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江楼,以及他在江楼上的生活、思考与情感变化。通过对江楼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