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倔强迁揭阳,道经衡山爱青苍。
逸群骏气不可禦,顿尘初控青丝缰。
朝云偶开岂有意,妙意放浪高称扬。
我生少小善诗律,读之坐令身世忘。
朅来结友本上座,南游私喜初心偿。
橘洲看雪已清绝,更棹野航浮碧湘。
忽惊万峰上云雨,走栋飞檐云雨旁。
知谁凭栏俯落日,跳丸一笑千岩光。
紫金鸡含一粒粟,磨塼作镜传遗芳。
小庵自披慈忍服,十方普熏知见香。
巉巉玉骨撼不应,但诵妙偈声琅琅。
只今般若台前路,过者拳拳加敬庄。
我寻遗迹恍自失,譬如一苇航渺茫。
三生为扫坐禅石,往事令人思建康。
绍隆佛种有神足,九旬妙义谈汪洋。
当年以法施穷乏,无数珠玑曾斗量。
而今但有楼观好,再拜顾瞻空涕滂。
我公王事获胜践,自谓此乐非寻常。
情高赋诗亦感慨,十年出处何明详。

【注释】:

次韵游南岳:我应景而作的诗。

退之倔强迁揭阳:指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心情抑郁。

道经衡山爱青苍:经过衡山,喜爱那里青翠的山色。

逸群骏气不可禦:形容人的气质高洁、超脱。

顿尘初控青丝缰:忽然停下车来,用马的缰绳去控制尘土。

朝云偶开岂有意:早晨的云彩偶然散开,难道有什么意图?

妙意放浪高称扬:意思是说,作者的诗歌意境优美,情感奔放。

我生少小善诗律:我这一生从小就喜欢诗歌和诗词的规律。

朅来结友本上座:忽然来了一个朋友,原来是他的上座。

橘洲看雪已清绝,更棹野航浮碧湘:我在橘子洲看雪景已经非常美了,还划着小船在湘江上游览。

忽惊万峰上云雨:忽然看到万座山峰上有云有雨。

走栋飞檐云雨旁:房屋的屋梁和飞檐都被乌云遮住。

知谁凭栏俯落日,跳丸一笑千岩光:知道是谁站在栏杆边俯视太阳,他笑一笑就有千道阳光照射。

紫金鸡含一粒粟,磨塼作镜传遗芳:传说有一种叫做紫金鸡的动物吃了一颗米粒就能长出翅膀变成凤凰,用来制作镜子可以留下美好的香气。

小庵自披慈忍服,十方普熏知见香:小庙里穿着慈悲忍耐的衣服,让十方的人都受到薰染。

巉巉玉骨撼不应:陡峭的山峰仿佛是玉石一样坚硬,但却没有一点震动。

但诵妙偈声琅琅:只是诵读美妙的诗篇,声音响亮。

只今般若台前路,过者拳拳加敬庄:现在来到般若台前的路,过去的人都非常恭敬。

我寻遗迹恍自失,譬如一苇航渺茫:我在寻找遗迹却恍惚失去了方向,就好像一根苇子在茫茫水里飘荡。

三生为扫坐禅石,往事令人思建康:这三生都曾打扫坐禅的石头,往事让人想起了建康。

绍隆佛种有神足,九旬妙义谈汪洋:继承弘扬佛教,有神通广大的力量,讲义理时滔滔不绝。

当年以法施穷乏,无数珠玑曾斗量:当年用佛法救济贫穷的人们,就像数不清的珍珠一样。

而今但有楼观好,再拜顾瞻空涕滂:现在只有高楼观的风景很好,只能再次拜谢,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我公王事获胜践,自谓此乐非寻常:我的公公在公事上得到了成功,认为这样的乐趣不是平常人能享受得到的。

情高赋诗亦感慨,十年出处何明详:情感高尚,作诗也充满了感慨,十年来仕途的升沉,自己心里非常清楚。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游南岳后写的一首酬唱之作。全诗从韩愈谪居潮州写起,追忆与友人的友情;然后写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之情;最后抒发自己的抱负与志向。整首诗感情深沉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耐人回味。

【译文】:

韩愈被贬到潮州之后的心情十分压抑。他经过衡山的时候,喜爱那里青翠的山色。突然停下来车子,用马鞭去控制飞扬的尘土。早晨的天空云彩忽然散开,难道有什么意图?妙趣横生的诗句像风一样奔放。我从小就喜欢诗歌和诗词的规律,读起来能使人忘了一切。忽然来了一个朋友,原来是他的上座。橘子洲上看雪景已经非常美了,还划着小船在湘江上游览。忽然看到万座山峰上有云有雨。房屋的屋梁和飞檐都被乌云遮住。知道是谁站在栏杆边俯视太阳,他笑一笑就有千道阳光照射。紫金鸡含一粒粟,磨塼作镜传遗芳。小庙里穿着慈悲忍耐的衣服,让十方的人都受到薰染。陡峭的山峰仿佛是玉石一样坚硬,但却没有一点震动。但诵读美妙的诗篇,声音响亮。现在来到般若台前的路,过去的人都非常恭敬。我寻找遗迹恍惚失去了方向,就好像一根苇子在茫茫水里飘荡。这三生都曾打扫坐禅的石头,往事让人想起了建康。绍隆佛种有神足,九旬妙义谈汪洋。当年用佛法救济贫穷的人们,就像数不清的珍珠一样。而今只有高楼观的风景很好,只能再次拜谢,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我公公在公事上得到了成功,认为这样的乐趣不是平常人能享受得到的。情感高尚,作诗也充满了感慨,十年来仕途的升沉,自己心里非常清楚。

【赏析二】:

这首诗是韩愈被贬到潮州后写的一首酬唱之作。全诗从韩愈谪居潮州写起,追忆与友人的友情;然后写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之情;最后抒发自己的抱负与志向。整首诗感情深沉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耐人回味。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柳城”,世称“韩柳”。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诗歌被称为“唐诗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并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其影响极为深远 。苏轼曾经评价:“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明代王阳明对其赞赏备至:“文虽不高,然有德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