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发明照十方,死生窟宅无隐藏。
此老唾笑生馨香,法中骨髓僧中王。
平生一子传馀芳,譬如少林有神光。
只今孤愤昭默堂,天魔外道走且僵。
梦寐想见犹清凉,况子径归侍其傍。
明日扁舟浮渺茫,我不得俱空叹伤。
但馀一句烦寄将,幕阜山前为举扬。
仰山久不见临济,瘦损法身三尺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送常上人归黄龙省侍昭默老
心花发明照十方,死生窟宅无隐藏。
此老唾笑生馨香,法中骨髓僧中王。
平生一子传馀芳,譬如少林有神光。
只今孤愤昭默堂,天魔外道走且僵。
梦寐想见犹清凉,况子径归侍其傍。
明日扁舟浮渺茫,我不得俱空叹伤。
但馀一句烦寄将,幕阜山前为举扬。
仰山久不见临济,瘦损法身三尺长。
译文
送给你常上人返回黄龙省侍奉昭默老人的诗句:
你的心如同花朵一样在十方世界中绽放,无论生死都无法藏匿其光辉。
你对佛法的理解如此深入,仿佛佛陀的骨髓,如同僧人中的君主。
你有一个儿子,他能够将这份余香传承下去,就像少林寺中的神光一样明亮。
现在你在孤独中愤怒地守护着昭默堂,那些试图动摇你的人就如同天魔和外道一般,他们只会变得无力而僵化。
在你的梦中或醒时我都能看到一片清凉,何况是你亲自回到昭默大人的身边呢?
明天我会乘船离开这里,消失在茫茫的水雾之中。我不能和你一起消失在空中,只能感到空荡荡的悲哀。
但我仍然想要告诉你最后一句话:请把幕阜山前的事情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得到它的好处。
仰山大师很久没有见过你们了,他的法身消瘦得像三尺长的竹竿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常上人的归程和他所感受到的精神力量,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和修行者深深的敬意和理解。通过对“心花”的比喻和对佛法的赞颂,以及对未来可能的传播与影响的展望,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和智慧境界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