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三门向南开,青山绿水自围裹。
钟鱼鸣时摊钵盂,精粗随分吃些个。
一生受用只如此,何用忙忙脚踏火。
口闲莫说事,留取吞饭颗。
眼明穿得针,要自时补破。
粥后眠一觉,不著溲涨亦不起。
斋后行数步,不是肚膨也打过。
我不求世人,世人不求我。
时时牵衣领,臃肿包头涡。
一味怯风吹耳朵,世上许多人。
蘖蘖犹如蚁旋磨,团团并头争什么。
一筹输与摩陀板头盘脚坐,人言南岳好。
奇峰七十朵,庐山更是好。
瀑布垂天云,净色不受涴。
殿阁参差如画出,万人围绕看登坐。
汝若学道便成佛,汝若不学地狱祸。
眼看鼻孔也寻常,六月日头甚热火。
一筹输与摩陀看屋卧,唤渠挽不来,送渠推不可。
摩陀摩陀,无如之何。
问著不答,好哑大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描述了摩陀和尚的生活和修行方式。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处处三门向南开,青山绿水自围裹。
这句诗描绘了摩陀和尚居住的环境,三扇门都朝向南方,周围被青山绿水环绕。这里的“三门”可能指的是寺庙的正门,象征着佛教的开放和包容。

钟鱼鸣时摊钵盂,精粗随分吃些个。
在钟鱼声中,摩陀和尚会摆上一碗食物,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珍馐美味,都是随缘而定。这反映了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一生受用只如此,何用忙忙脚踏火。
摩陀和尚认为,一个人一生受用的就是当下的心境和生活方式,何必为了追求名利而奔波忙碌呢?

口闲莫说事,留取吞饭颗。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在闲聊中浪费口舌,而是应该把时间用于实际的修行和生活中的小事处理。

眼明穿得针,要自时补破。
摩陀和尚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即使视力很好,也要学会修补衣物上的破洞,这也是一种修行的表现。

粥后眠一觉,不著溲涨亦不起。
在吃粥之后,他会选择休息一会儿,即使是小睡也不会感到不适。这说明他有节制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斋后行数步,不是肚膨也打过。
在吃饭之后,他选择散步几圈,即使是肚子有些胀满也会停下来活动一下。这表示他注重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

我不求世人,世人不求我。
摩陀和尚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他不追求外界的评价和认可,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修行。

时时牵衣领,臃肿包头涡。
这句话描绘了摩陀和尚身体上的变化,他经常被人牵衣领,因为他的身体变得臃肿,像是头上有漩涡一样。

一味怯风吹耳朵,世上许多人。
这句话反映了摩陀和尚对于世俗诱惑的态度,他害怕风吹到耳朵,说明他对名利看得淡泊。

蘖蘖犹如蚁旋磨,团团并头争什么。
摩陀和尚用蚂蚁来比喻自己修行的过程,他像蚂蚁一样勤劳地转磨,虽然辛苦但并不抱怨。

一筹输与摩陀板头盘脚坐,人言南岳好。
这句话表达了摩陀和尚对于自己修行方式的认可,他认为这种方式很好,甚至有人称誉南岳(即五台山)是他的圣地。

奇峰七十朵,庐山更是好。
摩陀和尚赞叹五台山的山峰壮丽,甚至比庐山还要好。这表明他对自己所修之地的赞美。

瀑布垂天云,净色不受涴。
这里描绘了五台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水流如天云般垂落,清澈透明,不受污染。

殿阁参差如画出,万人围绕看登坐。
摩陀和尚的修行之地如同画中景致,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和学习。

汝若学道便成佛,汝若不学地狱祸。
这句话是对信徒们的一种鼓励,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修行就能成佛,否则最终会陷入地狱的灾难。

眼看鼻孔也寻常,六月日头甚热火。
摩陀和尚认为,人的眼中和鼻孔都应该是自然的美,不必过于修饰。同时,他也提到夏天天气炎热,但他依然保持着平静的心态。

一筹输与摩陀看屋卧,唤渠挽不来,送渠推不可。
这句话表达了摩陀和尚对于修行的态度,他认为修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不需要外界帮助。

摩陀摩陀,无如之何。
摩陀和尚感叹修行的困难和无奈,他无法改变任何事情,只能顺其自然,继续他的修行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