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鸣马不仰,火必就燥地。
应真隐耽源,寂子一再至。
至言无缘饰,大道甚简易。
三关不却人,见者自拟议。
法身忽有剩,佛祖俱丧气。
君看暮归人,径去方掉臂。

【注释】

  • 牛鸣马不仰:形容声音高亢,使马低头。
  • 火必就燥地:火势旺盛时,必定选择干燥的地方。
  • 应真隐耽源:应真指禅宗的真理和教义,耽源意指深入源头。
  • 寂子一再至:寂子指禅师,一再至即多次到访。
  • 至言无缘饰:至言指的是直接而真实的话语,无缘饰意指无需修饰。
  • 大道甚简易:大道即佛道,甚简易意指非常简单明了。
  • 三关不却人,见者自拟议:三关可能指的是修行中的三个障碍或关卡,不却人意指不阻挡他人进入修行之路。见者自拟议即看到的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判断。
  • 法身忽有剩,佛祖俱丧气:法身意为佛陀的本相,忽有剩可能是指突然之间有所剩余。佛祖俱丧气则意味着所有的佛陀和祖师都失去了原有的威严气息。
  • 君看暮归人,径去方掉臂:君看意为“您看”,暮归人指傍晚归来的行人。径去方掉臂表示径直离去时,人们会自然地放下戒备,掉臂意为脱下手臂,比喻放下防备。

【译文】

圭上人的两次造访,我已经离开家去迎接他。
他的言语像牛鸣声那样高亢,马儿也不得不低头。
火势旺盛时,必定选择干燥的地方。
应真(指禅宗)的真理和教义,要深入源头去领悟。
禅师(寂子)多次到访这里,我直截了当地说没有修饰过的话。
真正通向大道的道路非常简单明了。
修行中有三个难关不能通过,见到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
佛陀的法身忽然有了剩余,所有佛陀和祖师都失去了原有的威严气息。
请您观看那些在黄昏时回来的人们,他们径直离去时自然地放下戒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圭上人两次造访的情景,表达了对禅宗真理和佛法的理解。诗中通过对比牛鸣声和马儿低头的行为,形象地描述了禅宗真理的直接性和震撼力。诗人强调真正的佛法不需要修饰,而是直截了当、朴实无华。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修行中的三个难关,以及佛陀法身的剩余和所有佛陀、祖师的丧失威严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禅宗修行的深层含义和禅宗精神的本质。最后,通过对黄昏时归来的人们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放下戒备、直接面对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刻禅宗思想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