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六谁宗旨,无声三昧重拈起。
十方三世侧耳听,刹刹尘尘俱解义。
双林树开荣枯枝,宝塔佛分生灭理。
一丝不挂露堂堂,要识云庵今日是。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首联是说在张家渡与云庵相遇时的情景,“十月十六”指农历十月初六,这一天是佛教中佛菩萨诞生的日子,云庵的生日恰逢此日,诗人便以佛祖诞辰之礼来迎接他。颔联写在张家渡与云庵的邂逅,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于是便一起前往云庵的家中,云庵家在山脚下,而云庵的家却建在山上,因此有“双林树开荣枯枝”之句,这是形容云庵的生活十分简朴。颈联进一步描绘二人在山中游玩的情景,他们来到一座宝塔前,看到塔上的佛祖生灭之理,于是便一同欣赏这座塔。尾联写云庵的出家人生活十分简朴,他们不拘泥于世俗,而是自由自在地过着清闲的生活,所以作者用“一丝不挂露堂堂”来描绘他们的生活方式。尾联还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云庵与其他僧人进行比较,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云庵的喜爱之情。

【答案】

⑩十月十六谁宗旨,无声三昧重拈起。(“十月十六”指农历十月初六。“谁宗旨”:谁的法门宗旨?“无声三昧”:

指禅定。这里说云庵此时正参禅悟道。)译文:

十月十六日,我们是在庆祝佛祖诞生的时候相遇的。

②十方三世侧耳听,刹刹尘尘俱解义。(“十方”指十方世界。“三世”指前世、今世、来世。“侧耳”

“尘尘”都是形容人虔诚的样子。“俱解义”:都懂得其中的意义。)译文:

从现在开始到未来所有的一切众生都会听到佛法的教诲。

③双林树开荣枯枝,宝塔佛分生灭理。(“双林树”:比喻云庵的修行。“荣枯枝”:指生死轮回。“生灭”

:佛学用语,指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生灭变化之中。这里的“理”是指佛理。)译文:

你看那两棵树,一棵长出了新芽,另一棵已经凋零了,这就是生死轮回的道理。

④一丝不挂露堂堂,要识云庵今日是。(“丝丝不挂”:形容云庵的生活简朴。“露堂”:指佛堂。

译文:

你看他如今多么朴素啊!就像这佛堂一样,没有一点杂念,只有一颗赤子之心。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60年(上元二年)十月。诗人当时任刑部侍郎,被贬为岳州司马,途中经过张家渡,偶遇云庵

即兴写下此诗送行。诗中赞美云庵出家后过的是清苦的山林隐逸生活,但内心却非常洒脱,不受任何世俗的干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