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冬急景江村暮,道人千里江南去。
明宵应宿路傍店,败箦枯禅山月吐。
死生面目无处寻,但馀体粟空龃龉。
能知忍冻非他物,便可鹘崙吞佛祖。

【注释】

穷冬:严冬。急景:迅速消逝的时光。省阿尚:指阿尚和尚。“省”是探望,“尚”是和尚。道人:僧人。鹘(hú)仑:佛祖的别名。鹘仑吞佛祖:意谓能忍受严寒,便能吞食佛祖。佛祖: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译文】

寒冬腊月江村傍晚,道僧千里迢迢回江南。

明天一早应住店中,枯竹败席山间月照出。

生死大义无处寻,但余身体受冻苦。

忍得严寒非他物,可像鹘仑吞佛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诗人与友人相别的时间是在严冬腊月,地点在江村暮时;二、三两句写友人即将远行,而作者则依依不舍;四、五两句写对友人的嘱咐;六、七两句写友人的身世和所要承受的苦难;最后两句劝慰友人,希望他能经受住艰苦的考验,像鹘仑吞佛祖那样忍耐寒冷。

这首诗从送别的角度落笔,先从送别的时间、地点着笔,点明送别之事,然后才进入正题;接着又以“道人千里江南去”一句,把离别的背景由送别扩展到了旅途之上,为后文作铺垫。

“明宵应宿路傍店,败箦枯禅山月吐。”这两句紧承上文说:朋友明天一早就要到路边店里投宿,那时,枯坐禅房的月亮会从山间吐出寒光,照着你度过漫漫长夜。这一句是实写,也是虚写。前一句是实写,因为“明宵”,所以第二天晚上才能到路边住宿。后一句是虚写,因为明夜是第二天,明天晚上则是今天晚上,所以是虚写,这是化用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中的诗句:“古路入云深,还家应夜分。”“败箦”(烂竹席)是贫苦人的坐具。这里暗寓着对友人贫困生活的同情。禅房就是僧人打坐念经的房间,禅房有月吐寒光,说明夜晚很冷。“败箦枯禅”暗寓着友人贫病交加,饥寒交迫。

“死生面目无处寻,但馀体粟空龃龉。”这两句紧承上文说:我活着的时候,虽然也有许多忧患,但那都只是些身外之物,如今你却要面对死亡,这生死大义,实在难以捉摸,令人无所适从。但即使如此,我们的身体还能支撑着,不至于像那些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的人一样,只能到处流浪,受人白眼。这一句是实写,因为“死生面目无处寻”所以第二天晚上才能到路边住宿。后一句是虚写,因为第二天晚上是今天晚上,所以是虚写。这一句是化用杜甫《客散兰舟晚》中的诗句:“死生亦何意。”意思是说,生死大事,是无法预料的,更无法捉摸的,就像眼前这些贫穷困苦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况,实在是令人无法理解。

“能知忍冻非他物,便可鹘仑吞佛祖。”这两句紧承上文说:只要能够知道忍受饥饿寒冷不是别的什么缘故,那么就能够像佛祖当年在雪山上忍饥挨饿一样,将一切困难统统吞下去。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的核心所在。它表达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逆境中能够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困厄中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危难面前能够勇往直前,不屈服于任何压力。这种精神境界是值得敬佩的。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情景和送别路上的艰辛,以及与友人的对话和交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真挚情谊,以及他对人生、命运和宗教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