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识与不识,为君折意消魂。
独入无声三昧,同闻阿字法门。
【注释】
人间:世间。识与不识:认识与否。为君折意消魂:为你而改变心意,销蚀了魂魄。为君,即“为君者”。
同闻:一起听到。阿字法门:即“阿弥陀佛”的法门,是佛教语汇,指净土宗所修持的念佛三昧。
【赏析】
《悼山谷》五首之一
作者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祐初,以太学上舍及第,授太庙详定官。神宗时,曾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因对司马光新党不满,出京任商州团练副使判官,又因遭贬谪。绍兴初年,复归朝廷,知湖州,不久罢官。与张耒、黄庭坚友善,诗风相近。其词多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俊丽,善于捕捉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现象来抒写感情,有“简斋体”之称。著有《简斋集》等。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抒情之作。诗人通过回忆两人相识相知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哀思。
起句点明题旨。“人间”,指世间的人。“识与不识”,指彼此了解与否。“为君折意消魂”,意为为了你而改变了心意,销蚀了魂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赋二十五篇,皆作于怀王之世。”屈平自沉湘水后,楚怀王已死,屈平已不在人间,故说“为君折意消魂”。这里说“为君”,是比喻之意。诗人用这一典故,既表明自己的感情深厚,又表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颔联紧接首联,进一步抒写友情。“独入无声三昧,同闻阿字法门。”此联的意思是:独自进入禅定的境界,一同听闻阿弥陀佛的法门。《楞严经》:“如来藏中本无迷悟,迷悟由心现起。譬如有人独入静处,无人唤觉,但自冥默,若唤觉者,彼必狂乱。”此处借用这一典故,说明二人虽身处逆境,却能共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达到了“阿字法门”(即净土宗的修行方法)的境界。这既是对友人的赞颂,也是对自己精神境界的描述。
尾联回应题目和诗的内容。诗人通过对友人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红楼梦》中贾宝玉对黛玉说:“我和你一样两个心,两条命,都是扇儿转的,唇齿的相依为命,你死我活!”正是这种生死相依的情感的真实写照。
名家点评 宋代文学家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评曰:“公诗清远幽峭,得味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