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净智甘露门,稽首无碍悲愿海。
稽首紫金光聚山,稽首心精遗闻地。
愿赐威光加被我,摧灭一切夙障山。
令我一切刹尘中,见此百福如月面。
菩萨常念诸众生,譬如慈母忆怜子。
子若昼夜常念母,母子百劫必相见。
如针之契诸磁石,如雷之文于象牙。
皆即自然如是应,非诸心识可思量。
鹰巢现形蚌中出,化为画女并鱼师。
皆随众生心所变,一一成办无遗馀。
妙哉三十二应身,一十四种无畏力。
愿于一念净心现,譬如秋月现止水。
一切众生见者闻,皆入圆通三昧海。

靖安胡氏收藏的观音赞

稽首净智甘露门,稽首无碍悲愿海。

稽首紫金光聚山,稽首心精遗闻地。

愿赐威光加被我,摧灭一切夙障山。

令我一切刹尘中,见此百福如月面。

菩萨常念诸众生,譬如慈母忆怜子。

子若昼夜常念母,母子百劫必相见。

如针之契诸磁石,如雷之文于象牙。

皆即自然如是应,非诸心识可思量。

鹰巢现形蚌中出,化为画女并鱼师。

皆随众生心所变,一一成办无遗馀。

妙哉三十二应身,一十四种无畏力。

愿于一念净心现,譬如秋月现止水。

一切众生见者闻,皆入圆通三昧海。

注释:

  1.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赞颂诗,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庄严形象以及她对众生的慈悲之心。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诗人表达了观音菩萨的慈悲、智慧和力量。
  2. “稽首净智甘露门”指的是恭敬地向清净的智者(观音菩萨)致敬,甘露门通常代表佛教的入口,象征着进入佛门的途径。
  3. “稽首无碍悲愿海”表示对观音菩萨无尽的悲悯和愿力。无碍表示没有任何阻碍或障碍,悲愿则是指为了帮助众生而发出的愿力。
  4. “紫金光聚山”象征着观音菩萨的庄严和神圣。紫金代表了尊贵的颜色,而光芒聚集在山上则意味着观音菩萨的法力和智慧。
  5. “稽首心精遗闻地”指的是将内心的精诚传递给大地,使之受益。遗闻地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传承或者传播的方式。
  6. “愿赐威光加被我”表达了希望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和庇护。威光代表着强大的能力和影响力,加被则是指给予保护和支持。
  7. “摧灭一切夙障山”意味着消除所有前世的障碍和烦恼,夙障可能指前世的业障或困扰。
  8. “令我一切刹尘中”表示观音菩萨能够影响和改变整个世界。刹尘中可能指的是世间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9. “见此百福如月面”意味着看到观音菩萨所带来的福祉就像月亮一样美丽和圆满。
  10. “菩萨常念诸众生”指的是菩萨总是念及所有的众生。这表达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心和对所有生命的关爱。
  11. “子若昼夜常念母,母子百劫必相见”比喻了子女(信徒)如果始终不忘记父母(观音菩萨)的教诲和关爱,那么他们与父母的缘分将会一直延续到永远。
  12. “如针之契诸磁石”指的是观音菩萨的智慧像针一样精准无误地穿透了各种困难和障碍。
  13. “如雷之文于象牙”比喻观音菩萨的教化如同雷霆般震撼人心,同时也像是象牙雕刻的文字那样优美且具有深刻的含义。
  14. “皆即自然如是应”表达了一切事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和存在。
  15. “鹰巢现形蚌中出,化为画女并鱼师”通过比喻的方式描述了观音菩萨从鹰巢(困境)中诞生,最终化身为美丽的画女和渔师(教导人们如何生活)。
  16. “皆随众生心所变,一一成办无遗馀”强调了观音菩萨会根据众生的不同心愿和需求,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17. “妙哉三十二应身,一十四种无畏力”赞扬了观音菩萨拥有三十二位不同的化身,以及强大的无畏之力。
  18. “愿于一念净心现,譬如秋月现止水”表示希望在一念之间就能净化自己的内心,就如同秋天的月亮出现在静止的水面上一样平静和清澈。
  19. “一切众生见者闻,皆入圆通三昧海”意味着所有听到和看到观音菩萨教诲的人都会进入一种圆满的境界,即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三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