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菩萨昔因地,所供养佛名观音。
从闻思修入悟心,心精遗闻而得道。
见闻觉知不可易,譬如西北与东南。
而此乃曰闻可遗,令人罔然堕疑网。
龙本无耳闻以神,蛇亦无耳闻以眼。
牛无耳故闻以鼻,蝼蚁无耳闻以身。
六根互用乃如此,闻不可遗岂理哉。
彼于异类昧劣中,而亦精妙不间断。
况我自在慈忍力,无畏解脱独不然。
钟鼓俱击声不同,知其不同是生灭。
而二种声不相参,即是同时寂灭法。
稽首净智功德聚,广大庄严悲愿海。
悯我心明力不逮,时时种子发现行。
如人因酒而发狂,戒饮辄复逢佳酝。
愿灭颠倒痴暗障,愿获辩才智慧藏。
游戏十方微尘刹,亦施无畏利众生。
凡曰有心能闻者,同入圆通三昧海。
这首诗是关于菩萨的赞颂,描述了菩萨的修行过程和境界。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我闻菩萨昔因地,所供养佛名观音。
我听闻菩萨在以前就有修行,他们供奉的对象就是观音菩萨。从闻思修入悟心,心精遗闻而得道。
通过听闻、思维和修习,深入理解佛法,心灵得到了净化,从而达到了觉悟的境界。见闻觉知不可易,譬如西北与东南。
看到、听到和知道的事物并不总是容易获得的,就像东西南北一样。而此乃曰闻可遗,令人罔然堕疑网。
但是这里说的“闻”,是指听闻佛法,这是可以舍弃的,让人不至于陷入困惑之中。龙本无耳闻以神,蛇亦无耳闻以眼。
龙没有耳朵,它依靠感觉来感知世界;蛇也没有耳朵,但它们有敏锐的眼睛。牛无耳故闻以鼻,蝼蚁无耳闻以身。
牛没有耳朵,它依靠嗅觉来感知世界;蝼蚁没有耳朵,但它们依赖身体的感觉。六根互用乃如此,闻不可遗岂理哉。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自独立发挥作用,不能简单地说“听说”就可以丢弃。彼于异类昧劣中,而亦精妙不间断。
即使在不同的类别和水平上,也保持着其精妙和连续性。况我自在慈忍力,无畏解脱独不然。
更何况我在慈悲和耐心的力量下,能够无畏地实现解脱,这是不可能的。钟鼓俱击声不同,知其不同是生灭。
钟声和鼓声虽然不同,但它们是不同的事物,有生有灭。而二种声不相参,即是同时寂灭法。
这两种声音并不相互干扰,而是同时归于寂静和灭亡的状态。稽首净智功德聚,广大庄严悲愿海。
我向佛陀致敬,感激他的智慧和功德,他如同无边的悲哀和愿望之海。悯我心明力不逮,时时种子发现行。
我虽然明白很多道理,但力量不足,时常需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如人因酒而发狂,戒饮辄复逢佳酝。
就像有些人因为饮酒而失去理智,一旦戒酒就会遇到更好的美酒。愿灭颠倒痴暗障,愿获辩才智慧藏。
我希望消除颠倒和无知的障碍,希望能够获得智慧。游戏十方微尘刹,亦施无畏利众生。
在十方世界中自由游历,为众生解除痛苦,无所畏惧。凡曰有心能闻者,同入圆通三昧海。
凡是有能力聆听的人,都能够进入圆满的三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