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头峰下,龙象杂遝。
衣付小儿,道传懒衲。
乃尔相违,求人为法。
天书至门,坚卧不答。
念诸众生,捕风捉影。
十地治之,犹未苏醒。
师发笑曰,何必眩瞑。
但勿强名,自然无病。
六世祖师画像赞 四祖
破头峰下,龙象杂遝。
- 破头峰: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的一座山峰,因山势险峻,有如破开头颅一般而得名。
- 龙象杂遝:形容六世祖师像龙和象一样威严而庄重,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他的形象特征。
- 衣付小儿:意思是将袈裟交给年轻的弟子们去穿,强调祖师对后辈的悉心指导和关爱。
- 道传懒衲:指祖师教给弟子们修行之道,希望他们能够轻松自在地生活,不受世俗束缚。
- 乃尔相违: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或理解。
- 求人为法:有些人追求外界的人来帮助修行,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
- 天书至门,坚卧不答:有人送来了关于修行的书籍,但六世祖师却选择保持沉默,不为所动。
- 念诸众生,捕风捉影:对于那些追求名利、追逐欲望的人来说,六世祖师提醒他们要放下贪欲,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
- 十地治之,犹未苏醒:虽然有很多人试图治理这个世界,但仍然没有达到真正的觉醒状态。
- 师发笑曰,何必眩瞑:六世祖师微笑着说,何必为了追求名利而迷失自我呢?
- 但勿强名,自然无病:只要不强加于自己的名字或身份,就不会感到有什么疾病缠身。这里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自在,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六世祖师的形象,展现了他的威严、庄重以及他对后辈的关爱和教导。诗中通过“破头峰下”等意象,表达了祖师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同时,诗中也提到了一些追求名利的人,通过对比祖师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观念的批判和对修行真谛的向往。最后两句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与禅宗的思想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