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三关,初岂拒人。
见者伫思,剩却法身。
祐公掉臂直去,悦公追之绝尘。
维瑛实两公之后,观其满腹精神。
木床足折,续之以薪。
则三十年后,当令天下闻之甚富,见之甚贫也。
【注释】
- 香城瑛禅师:香城,地名;瑛禅师:即香城和尚。
- 黄龙三关:指黄龙寺三关,是禅宗的三大门户,即临济宗、曹洞宗和云门宗。
- 初岂拒人:起初并不是拒绝人的。
- 见者伫思,剩却法身:看的人在深思,剩下的只是法身。
- 祐公掉臂直去,悦公追之绝尘:佑公(惠能),掉臂直走,形容其洒脱自如;悦公(玄觉),追赶他,形容其追求真理的执着。
- 维瑛实两公之后,观其满腹精神:维瑛是惠能在南方弘传禅法时的一位弟子,他是惠能的继承人。
- 木床足折,续之以薪:用木材制作的床被折断了,再用柴火来补。
- 则三十年后,当令天下闻之甚富,见之甚贫也:这样三十年以后,将会让世人听到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但看到的人并不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香城瑛禅师的诗作,通过赞颂瑛禅师的言行举止和修行成果,展示了他深厚的佛法修为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诗的开篇“黄龙三关,初岂拒人”就描绘了黄龙寺三关这一禅宗的圣地。黄龙寺三关作为禅宗的三大门户,其地位崇高且神秘难测,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参拜学习。这里诗人以“初岂拒人”来形容黄龙寺三关并不拒绝人,而是敞开胸怀欢迎人们的到来。
接下来两句“见者伫思,剩却法身”则是进一步强调了瑛禅师的非凡魅力。瑛禅师不仅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悟性,还能够让人长时间地思考,从而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这种法身就是佛法的真实体现,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诗人转而称赞两位与瑛禅师关系密切的人物:佑公和悦公。他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佛教流派——临济宗和曹洞宗。诗人通过对这两位大师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禅宗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们各自的修行特点。其中,“掉臂直去”形容了佑公洒脱不羁的气质,而“追之绝尘”则描绘了悦公追求真理的坚毅执着。
接下来的一句“维瑛实两公之后”则是对瑛禅师本人的评价。在这里,诗人提到了瑛禅师是惠能在南方弘法时的弟子,并且继承了惠能的衣钵。这不仅表明了瑛禅师在禅宗传承中的地位,也暗示了他具有高超的佛法修为。
最后一句“木床足折,续之以薪”则是对瑛禅师修行态度的一种隐喻。它意味着瑛禅师虽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仍然保持着谦逊和勤奋的态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思想。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而最后的“则三十年后,当令天下闻之甚富,见之甚贫也”则是诗人对瑛禅师未来成就的一种预言。他认为瑛禅师的教诲和修行将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佛教领袖,但他的修行之路依然艰辛而漫长。这种预言既表达了诗人对瑛禅师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