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凹晓日上三竿,兰渚停舆露未干。
乍暖已教衣攃絮,那知江店尚春寒。
山凹晓日上三竿,兰渚停舆露未干。
乍暖已教衣攃絮,那知江店尚春寒。
注释:山坳中朝阳初升,太阳已经高挂三杆;兰泽边停下车马,车前的露水还未干透。刚刚感到温暖,就忙着把衣服晾晒开;哪知道江边的客栈依然很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全椒道上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清晨的景色,第二句写停留之处,第三、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旅行者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山凹晓日上三竿,兰渚停舆露未干。
乍暖已教衣攃絮,那知江店尚春寒。
山凹晓日上三竿,兰渚停舆露未干。
乍暖已教衣攃絮,那知江店尚春寒。
注释:山坳中朝阳初升,太阳已经高挂三杆;兰泽边停下车马,车前的露水还未干透。刚刚感到温暖,就忙着把衣服晾晒开;哪知道江边的客栈依然很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全椒道上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清晨的景色,第二句写停留之处,第三、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旅行者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诗句解析】 1. 诗学看前辈,骚坛久擅场。 - 关键词:诗词、骚坛 - 注释:这里提到的“前辈”指的是古代的诗人或文人,他们的作品被视为经典,被后世所学习和效仿。而“骚坛”则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品在汉代尤为盛行。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代诗词和楚辞的尊重和热爱。 2. 宦游戎马地,归及水云乡。 - 关键词:宦游、戎马地 - 注释:这里的“宦游”指的是官员的仕途生涯
方靖民杨巨源携樽过余寓斋小饮 入门携酒铛,慰余羁旅情。 旧事殷勤说,新诗刻苦成。 雨馀秋转丽,霜后水初清。 尽日饶佳趣,休辞醉月明。 译文: 方靖民和杨巨源带着酒壶来到我的住所,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友情。他们告诉我过去的一些美好事情,以及如何将诗歌从艰苦中创作出来。雨水过后秋天变得更加美丽,霜降后的水面变得清澈。整日都充满了乐趣,不要拒绝享受月光下的美酒。 注释: 1. 方靖民和杨巨源:两位诗人
白纻山 春风回冶步,夜月舞文衣。 伏枥歌声壮,龙蟠王气非。 可儿谁指墓?惆怅向斜晖。 注释翻译赏析 诗句解释 - “白纻佳名在”:白纻山因其美丽的名字而著称。 - “兹山空翠微”:这座山只有淡淡的绿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春风回冶步”:春天到来时,山中的景色更加迷人,仿佛有音乐在耳边回荡。 - “伏枥歌声壮”:想象中看到雄壮的马儿在山间奔跑,发出悠扬的歌声。 - “龙蟠王气非”
晓风轻拂着酒杯,让我的酒意醒了一半。 鞭影掠过云屏,仿佛是天边飞翔的仙骑。 江水上涨,犀浦的景色更加壮丽; 迷雾笼罩,梦日亭显得朦胧而神秘。 麦苗嫩绿如菜,榆荚白如蒲苇; 午后,疲倦的征人靠在茅檐,休息片刻。 译文: 清晨微风吹醒醉意,鞭梢掠过云霞。 江水上涨,犀浦的景色愈发壮观; 烟雾弥漫,梦日亭若隐若现。 麦穗泛红,菜圃生机盎然,榆荚洁白如蒲苇。 日中已过,疲惫的行人暂歇于此,
仙人矶晚晀 舟系危矶畔,登高瞰大荒。 雁声来浦溆,鸟影下帆樯。 桧柏虚笼月,菰芦远受霜。 客游惊岁暮,无计理归装。 注释: 1. 仙人矶晚晀:形容仙人矶上的景色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迷人。 2. 舟系危矶畔:将船系在危险的地方,表明船只停靠的地点地势险峻。 3. 登高瞰大荒:登上高处俯瞰广阔的原野。 4. 雁声来浦溆:听到大雁的声音从河边传来。 5. 鸟影下帆樯:看到鸟儿的影子落在船上的帆和桅杆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情感,表达观点。“店舍看新月”:旅店中观赏着新月。“传为慈姥山”:传说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神仙所住之地慈姥山。“伐蘖穿径去”,砍柴人砍树修路。“烧笋度林还”,采笋人砍竹开路。“酒薄难胜梦,灯昏强照颜”,酒喝得淡寡难以入梦,灯光昏暗勉强照亮面容。“仆夫催晓发,衫袖露华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五言律诗。它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诗人在冶山园亭追悼周羽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我们来看第一句“晴光冉冉过楼台”,这里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阳光明媚,透过云层洒在楼台上,使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和温暖。这里的“楼台”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建筑,而“晴光”则是指晴朗的天空,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我们看到“仄径扪萝破藓苔”
这首诗的翻译是: 琵琶 凤尾龙香世人莫知,半湾逤逻系冰弦。 雪深月明妃冢,泪满三更商妇船。 坐啸竹林差共拟,重游花萼亦堪怜。 郁轮袍曲非难制,只因无因上舞筵。 注释: 1. 凤尾龙香世莫传,半湾逤逻系冰弦。 凤尾龙香:形容琵琶的声音美丽动听,如同凤凰尾巴的香气和龙的呼吸。 世莫传:世上没有人能够理解或欣赏这种声音的美。 半湾逤逻系冰弦:半湾湖面波涛滚滚,岸边停着一只小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听笙歌》。 诗句解析: 1. 数声鹅管绛唇干:形容音乐声音悠扬,如同天鹅的长鸣,以及歌声中嘴唇的颜色(红色)。 2. 拨火金炉夜向阑:描述在夜晚的温暖氛围中,人们点燃了金炉,享受着暖意和音乐。 3. 孺子独生伊洛想:这里的“孺子”指的是年轻的学者或学生,而“伊洛”则是指洛阳(古都),表达了年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 4. 仙娥曾共幔亭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留宿南轩》。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曹跃舟(张籍)留宿南轩 - 注释:张籍在南轩为客人准备了住宿。 赏析:张籍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客人,表达了他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和深厚的友情。 2. 留我南轩宿,今年此再过 - 注释:我在南轩为你安排了住宿,今年这是第二次来访。 赏析:张籍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珍视
赠真州僧宏明 僧姓萧,全椒人,余从母之子也。 昔余十三龄,丧母失所恃。 十四从父宦,海上一千里。 弱冠父终天,患难从兹始。 穷途久奔驰,携家复转徙。 吁嗟骨月亲,音问疏桑梓。 今年游真州,兰若寄行李。 中有一比邱,闻我跫然喜。 坐久道姓名,知为从母子。 家贫遭飘荡,耶娘相继死。 伯兄去东粤,存殁不堪拟。 仲兄远佣书,遥遥隔江水。 弱妹适异县,寡宿无依倚。 兄弟馀两人,流落江之涘。 髡缁入空门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卧梅书屋春光丽,客来叩户探清制。 - 注释:春天的梅花盛开,书房充满了美丽的风景。客人来访,敲开窗户询问清制(规矩、制度)。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主人家的宁静和雅致,春日梅花盛开,书房环境优美,客人来访,增添了一分温馨。表达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客人的欢迎之情。 2. 卧梅老人倒屣迎,呼童执末趋同行。 - 注释:卧梅老人急忙穿上鞋子迎接客人,叫仆人带着他一起去见客人。
注释: 1. 烟绡雾縠称丝绝,中含火齐光皎洁。 译文:烟雾缭绕的纱帐如同水波纹般细腻光滑,里面却蕴含着璀璨的光芒。 2. 鲸鱼鳞甲动蚖膏,秀华掩映管弦咽。 译文:鲸鱼的鳞片和盔甲闪烁着光彩,美丽的景色掩盖了乐声的低沉。 3. 风流太守解组归,爱客开樽灯月晖。 译文:风流倜傥的太守卸任归来,欢迎客人开怀畅饮,在明亮的月光下。 4. 灭烛留髡客不去,不知门外雪霏霏。 译文:熄灭蜡烛让客人不散去
绿橙手擘味清嘉,黄菊枝头渐著花。 独坐河亭人不到,一帘秋水读南华。 诗句释义 1. 绿橙:此处指代的可能是一种绿色的橘子,也可能是某种具有特殊风味的水果,其味道清新且令人感到愉悦。 2. 手擘:用手撕开或掰开的动作,这里可能意味着品尝这种食物时的细致和珍惜。 3. 味清嘉:这里的“嘉”可能指的是美,即美食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整个词组表达了食物的味道既清新又美好。 4. 黄菊:黄色的菊花
【注释】 ①香熏透骨:香气渗透到骨头里。 ②谪向尘凡:被贬谪到世俗人间。 ③冰雪姿:冰清玉洁的姿容。 ④昼永春残人乍别:在漫长的白昼中,春天将要结束,人们刚要分别。 ⑤态浓意远:神情丰韵而意境深远。 ⑥何事佳人亦仳离:为什么美好的人也要分离? ⑦安得与卿登玉版:怎么能和你一起登上玉阶。 ⑧大罗天上看书碑:在大罗天上去欣赏那读书的地方。 【赏析】 《间情四首·其四》
兜娘年少泰娘娇,小别麻姑路已遥。窗蔽蛾眉看自在,桥排雁齿定魂销。 绣墩春暖麟文席,彩袖香笼凤翼箫。 不是梁清曾密约,那能此处见云翘。 注释:兜娘和泰娘都很年轻,都很娇美,她们在麻姑山路上相遇,但很快就要分别了,因为距离已经很遥远了。窗户遮住了她的眉毛,她看着窗外的景色感到非常自在,桥上排列着像雁一样的石柱,定会让人魂牵梦绕。绣墩上的春天温暖如初,桌上摆放着像麟文一样精美的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