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下商亳,浩瀚失平楚。
野岸不知名,危樯泊何所。
瑟瑟淮南秋,潇潇夜深雨。
我亦感江湖,镫前意千缕。
那堪鸿雁声,嗷嗷又遵渚。
【诗句解释】
凤阳:指安徽省凤阳县,古为商邑,故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涨阻:受阻,受阻于江流。夜泊:夜晚停船。己卯:即己卯日,古代纪年方法之一。
下商亳:商亳县(今河南柘城县)地处商、洛之间。浩瀚失平楚;形容河流浩渺,两岸平展。
野岸:荒野中的河岸。不知名:不知其名。危樯泊何所:高高的桅杆停泊在何处。
瑟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淮南秋:指秋季的淮南地区。
潇潇:形容雨声。意千缕:心中思绪万千。
那堪:哪堪,怎能忍受。鸿雁声:大雁叫声。嗷嗷:象声词,形容叫声凄切。
遵渚:顺水而行。
【译文】
商州以下的长江水流湍急,浩荡无际。两岸平展,不见高山。荒野的河岸上,不知何地可停舟,孤零零地停泊着一帆高桅。秋天的风声,吹动着淮南的原野,雨点打在江面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我不禁感慨起那茫茫的江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那一声声大雁的叫声,让人心酸,它们又顺水漂流到了河渚之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站在船上望着眼前的景象,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和身世。全篇以“我”为中心,通过“我”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艰难、世态炎凉的感慨,也抒发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首句点明地点和时令,“商亳”指商州以下长江,“秋”指秋季,“夜深雨”指下雨的时间,是深夜。次句写江面宽阔,两岸开阔,看不到山岭。“野岸”指荒野中的河岸,“不知名”指不知道岸边地名;“危樯”是高耸入云的大桅杆,“泊何所”指停船之所。这两句写出了江水的浩阔,也写出了船儿漂泊不定的苦况。后两句则转入抒情,“瑟瑟”、“潇潇”,分别形容秋风和雨声。“那堪鸿雁声”,“那堪”,哪堪,哪忍得住;“嗷嗷”,哀鸣声,这里借代大雁叫声,表达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凄凉。“遵渚”,顺水而行;这句意思是说:“那一声声大雁的叫声,让人心酸,它们又顺水漂流到了河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