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才过立春节,已觉春光齐漏泄。
忽然一夜北风来,卷落漫天玉花雪。
我不见雪已八年,颇似故人成久别。
今日东园雪满林,翠柏青杉枝欲折。
况是梅花四十株,冷玉寒香同冱结。
年年茶隐竟成例,快雪时晴日光热。
竹林春气透浮筠,洗出檀栾绿尤㓗。
玉川老婢来煮茶,梅瓣雪泉试同啜。
借闲一日得披图,静坐幽篁自怡悦。
正月廿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初十,是立春的日子。这一天天气晴朗,诗人在竹林中煮茶并题写了“竹林茶隐卷”。这首诗是丁亥年(即公元1607年)的春天,作者与朋友相聚在东园,共同欣赏了这一场雪后的景象。
诗人描述了立春后的春天,虽然已经过了立春,但春风还是带来了暖意。紧接着,他描绘了一夜之间北风来临,将漫天的雪花卷落下来的场景。这个景象非常壮观,仿佛整个天空都被雪覆盖了。
诗人回忆起八年前的景象,那时他还没有见过雪。如今,他已经多年没有见到雪了,就像故人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一样。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感慨万千,也引发了他的怀旧之情。
诗人转向眼前的景色。今天,东园里的树木都被雪覆盖了,翠绿的柏树和杉树的枝条都要折断了。同时,还有四十株梅花盛开,它们在冷气中凝结出冰花,散发出阵阵香气。这些梅花与冰雪相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
诗人还提到了每年冬天都有的“茶隐”,这是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所。在这个时刻,快雪和阳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竹林中的春气透过浮萍,让一切都变得清新而生机勃勃。
诗人以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结束了这段文字。他借由煮茶的机会,与朋友们一起品尝梅花瓣上的雪水,享受着这份宁静。同时,他也在静坐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愉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四季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