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垓徒步听人登,黑海狂澜一万层。
髡首好奇多秃犬,赤衣无类只苍鹰。
滔滔大劫延无已,瘁瘁民生渐不承。
四起狼氛肆屠毒,可怜荒冢葬王敦。
注释:
辛未初秋月下自述(二十八首选三) 其二: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辛未是南宋理宗宝佑五年,当时作者正隐居山中。
天垓:天的最高处,指天空。
徒步:步行。
人登:有人登上了。
黑海狂澜:指蒙古军队的猛烈攻势。
髡首:剃光头发。
好奇多秃犬:形容蒙古士兵像狗一样凶猛。
赤衣无类只苍鹰:意思是他们穿着红色的战服,却像苍鹰一样凶猛。
滔滔:形容水流湍急的样子。
大劫延无已:大灾祸延续不断。
瘁瘁:形容百姓困苦的样子。
民生渐不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狼氛:匈奴人的气焰。
肆屠:任意屠杀。
四起:到处。
狼氛肆屠毒,可怜荒冢葬王敦:到处都是匈奴人屠杀百姓,可怜那些无人埋葬的坟墓。王敦是东晋末年的名将,他被杀后,他的家人和亲族都被杀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诗通过描写蒙古军在南宋的侵扰,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危亡和民生艰难的关注。
第一句“天垓徒步听人登”,描绘了蒙古人如同猛兽般地攻击南宋的景象。这里的“天垓”是天空的最高处,而“徒步”则表示蒙古人毫不掩饰他们的侵略意图,他们就像野兽一样毫无顾忌地向南宋发起攻击。
第二句“黑海狂澜一万层”,进一步描绘了蒙古军的凶猛。这里的“黑海”暗指蒙古军队的黑色战服,而“狂澜”则形容蒙古军队攻势猛烈如海浪。
第三句“髡首好奇多秃犬,赤衣无类只苍鹰”,是对蒙古士兵形象的生动描绘。这里,“髡首”是指蒙古士兵剃光头发,而“好奇”则形容他们渴望得到战利品,因此像狗一样凶猛。而“赤衣无类只苍鹰”则形容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苍鹰。
第四句“滔滔大劫延无已,瘁瘁民生渐不承”,则是对整个民族危机的深刻揭示。这里的“滔滔大劫”指的是蒙古军队的进攻,“延无已”则表示这种灾难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瘁瘁民生渐不承”则表达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最后一句“四起狼氛肆屠毒,可怜荒冢葬王敦”,更是将蒙古军队的残暴行为推向了极致。这里的“四起狼氛”指的是到处都有蒙古军队的身影,而“肆屠毒”则表示他们随意杀害百姓,残忍无比。而“可怜荒冢葬王敦”则是指那些被蒙古军队杀害的人,他们的尸体都埋在无人问津的荒冢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蒙古军队的刻画和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危亡和民生艰难的担忧。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诗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