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老杨飞白花,水北弱柳垂鬖髿。
风吹水面作萍子,下有水族纷如麻。
螺虾琐细不足数,弃之无异池边沙。
盘针擘粒下长线,小鱼出水何纷挐。
老鱼狡猾不受钓,摇深舞阔谁能遮。
临渊羡之亦已久,每思手挺风中叉。
朝来第一指忽动,起听池上声喧哗。
老鱼摆子恣跳跃,岂知失水眠枯槎。
蛮童拾之贯以柳,尚看巨口开呀呀。
锦麟由来三十六,当场一道曾无差。
饔子受鱼挥雪刃,蜀姜吴豉还教加。
银丁小簇饤柳菌,玉箸寸断添蒲芽。
更令开瓶泻罗酒,七双竹梜柈中叉。
赤鲤于鱼本凡品,诗人入咏同鲿鲨。
吴侬半载住北地,遂觉此味真堪夸。
堂上主宾正欢噱,水中鳣鲔应咨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水南老杨飞白花,水北弱柳垂鬖髿。
- “水南”指的是南方的水边,而”水北”则指的是北方的水边。这两句描绘了江南与北方不同的自然景观。”白花”和”鬖髿”分别是白色的荷花和下垂的头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自然美景。
- 风吹水面作萍子,下有水族纷如麻。
- “萍子”是指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或荷花。”水族”是指水中的各种生物。这两句描绘了水面上漂浮着荷叶和荷花,以及水下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 螺虾琐细不足数,弃之无异池边沙。
- “螺虾”是指螺和虾等小海鲜。”琐细”是指细小琐碎的东西。这两句表达了对于这些小海鲜的轻视,认为它们不值得一提,就像池边的沙子一样。
- 盘针擘粒下长线,小鱼出水何纷挐。
- “盘针”是一种针,用来缝纫。”擘粒”是指把米粒分开。”长线”是指鱼网。这两句描绘了捕鱼的场景,用盘针和长线来捕捉小鱼,生动地展现了渔民的生活。
- 老鱼狡猾不受钓,摇深舞阔谁能遮。
- “老鱼”是指成年的鱼类。”狡猾”是指聪明伶俐,善于躲避。这两句表达了成年鱼类不容易捕捉的情况,强调了捕鱼的难度。
- 临渊羡之亦已久,每思手挺风中叉。
- “临渊”是指站在河边或湖边。”羡慕”是指仰慕。这两句表达了对捕鱼场景的向往之情,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自体验捕鱼的乐趣。
- 朝来第一指忽动,起听池上声喧哗。
- “朝来”是指早晨。”第一指”是指第一个手指。”喧哗”是指喧闹的声音。这两句描绘了渔民们早晨开始工作的场景,听到池塘上的喧闹声。
- 老鱼摆子恣跳跃,岂知失水眠枯槎。
- “摆子”是指鱼儿摆动尾巴的动作。”恣跳跃”是指随意跳跃。这两句描绘了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样子,但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水生植物造成伤害。
- 蛮童拾之贯以柳,尚看巨口开呀呀。
- “蛮童”是指少数民族的孩子。”拾之”是指捡起这些东西。”柳”是指柳树。”开呀呀”是指开口说话的声音。这两句描绘了孩子们捡拾鱼骨并用柳条串起来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 锦麟由来三十六,当场一道曾无差。
- “锦麟”是指华丽的麒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三十六”是指数量众多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对鱼儿数量众多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 饔子受鱼挥雪刃,蜀姜吴豉还教加。
- “饔子”是指厨师。”受鱼”是指烹饪鱼肉。”挥雪刃”是指使用刀具切割食物。这两句描述了厨师们烹饪鱼肉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美食的追求和热爱。
- 银丁小簇饤菌,玉箸寸断添蒲芽。
- “银丁”是指银色的筷子。”小簇”是指将食材摆放成团状。”钉菌”是指一种蘑菇类食材。这两句描绘了美食的制作过程,将银筷子和小团状的菇类摆放在一起,增添了菜品的美感。
- 更令开瓶泻罗酒,七双竹梜柈中叉。
- “开瓶”是指打开酒瓶。”泻罗酒”是指倒出葡萄酒。”竹梜柈”是指用竹签串起来的烤肉。这两句描述了品尝美食的过程,将葡萄酒倒入竹签串起来的烤肉中享用,让人陶醉其中。
- 赤鲤于鱼本凡品,诗人入咏同鲿鲨。
- “赤鲤”是指红色的鲤鱼。”鲿鲨”是指鲨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鲤鱼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将其与其他鱼类相提并论,说明鲤鱼并非低贱之物,而是值得赞美的珍品之一。
- 吴侬半载住北地,遂觉此味真堪夸。
- “吴侬”是指苏州一带的人。”半载”是指半年的时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苏州生活了一段时间的感受,认为这里的美食确实值得称赞。
- 堂上主宾正欢噱,水中鳣鲔应咨嗟。
- “堂上主宾”是指宴会中的宾客。”欢噱”是指欢快的笑声。”鳣鲔”是指鲟鱼。这两句描述了宴会的氛围和鲟鱼的美味,让人不禁为之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