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骨崚嶒,秋水流浃渫。
西风乌桕树,冉冉舞红蝶。
境冷人不争,日与空翠接。
先生乞假归东湖,清泉白石无处无。
由拳自昔读书地,一峰老人曾作图。

【注释】

秋水:指秋天的河水。浃渫(jié xia):浸透、渗透。西风:秋风。冉冉:慢慢地。境冷:环境清幽凉爽。人不争:人们不争斗。日与空翠接:日光和山间青翠相接。先生:指东川先生,这里代指题画的诗人自况。由拳:即“由拳山”,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为长江三峡之一,相传为屈原流放时所居之地,故又称“楚阳台”。一峰老人:指东川先生自己。作图:即作《东川读书秋树根图》。

【译文】

秋天山势高峻,秋天的江水清澈见底。

阵阵秋风掠过乌桕树林,树叶渐渐飘落如同红蝴蝶起舞。

清冷的环境使人不愿争斗,阳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先生请假回到东湖,那里处处都是清泉白石。

从前是先生读书的地方,山峰之上有一幅老人所作的画像。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东川先生读书处的小诗。首句点明时节,次句点出景色;三句写景抒情,四句写景叙事,五句以“境”承上启下,六句以“日”承上启下;最后两句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首联先写“境”,再写“水”,两联构成对仗,既写出了秋山之高峻,又写出了秋水之澄清,境界开阔,气势恢宏。颔联紧承首联而来,写秋风过处,落叶纷飞,红蝶翩翩起舞,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一幅秋景图。颈联承前启后,从“境”和“水”两个角度展开联想,用“日”字和“空翠”二字连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那由拳山和东川先生读书之处。尾联宕开一笔,遥接题目中的“先生”,点出东川先生的读书处。

这首诗描写的是东川先生退隐后在隐居地东川山读书时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理想及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