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西域来,道里实辽远。
其徒祗比丘,马驮经数卷。
至晋始有尼,入梁俗莫挽。
此辈僧易狎,为态亦婉娩。
一入富家门,内言出于梱。
挟伴湖山游,积金寺塔建。
精舍累百区,有司岂能限。
宣淫青豆房,饱食香积饭。
因之坏风俗,讵可偕息偃。
妇人有妇功,蚕织乃其本。
如何水田衣,娑拖出祇苑。
跪拜学男儿,对客不自忖。
谁修凤楼识,绝此毋往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杂诗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距离辽远。
僧人只是比丘尼,骑着马驮着经书。
到晋代时才有尼姑,到了梁代就没人阻拦。
这些僧侣容易相处,态度温和。
一旦进入富人家,内室的言语出自佛堂。
在湖山间游览,积累财富建造寺庙塔庙。
精舍众多,官府又怎能限制?
宣扬淫欲,青楼妓院;大吃大喝,香积斋饭。
由此败坏风俗,怎么可以就此停止呢?
妇人有妇功,蚕织乃其本分。
为何水田衣,却穿得婆娑婀娜?
跪拜学男子汉,面对客人不知回避。
谁修凤阁识,绝此毋往返?
注释与赏析:
- 佛法西域来,道里实辽远: 这句诗描述了佛教从遥远的西域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强调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距离之远。
- 其徒祗比丘,马驮经数卷: 这里指的是那些只信仰佛教、不参与其他宗教仪式的僧人,他们骑着马背负着几卷经书四处传教。
- 至晋始有尼,入梁俗莫挽: 晋代开始有了比丘尼,而在梁代这种风气已经非常普遍,以至于人们不再对此感到奇怪或反对。
- 此辈僧易狎,为态亦婉娩: 这些僧侣容易接近,态度温和。这里的“婉娩”形容僧侣们的态度温和、谦逊。
- 一入富家门,内言出于梱: 一旦进入富裕的家庭,家中的话语都是佛教的教义。这反映了佛教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 挟伴湖山游,积金寺塔建: 携带随从在湖光山色中游玩,积累金钱建造寺庙和塔庙。这里的“挟伴”是指带着随从。
- 精舍累百区,有司岂能限: 有许多寺院建筑,官府又怎能限制?这里的“精舍”指的是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 宣淫青豆房,饱食香积饭: 宣扬淫欲,青楼妓院;大吃大喝,香积斋饭。这里的“淫”字在这里可能具有双关的意思,既可以理解为宣扬淫欲,也可以理解为过度饮酒。
- 因之坏风俗,讵可偕息偃: 由于这些行为败坏了风俗,怎么能就此停止呢?这里的“坏风俗”指的是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
- 妇人有妇功,蚕织乃其本: 妇人有妇功,蚕织乃其本分。这两句诗强调了妇女应该从事家务劳动,而不应该从事纺织等职业。
- 如何水田衣,却穿得婆娑婀娜: 为何水田衣,却穿得婆娑婀娜?这里的“水田衣”可能是指一种宽松的衣服,而“婆娑婀娜”则形容衣服飘逸的样子。
- 跪拜学男儿,对客不自忖: 跪下学习男子汉的行为,面对客人也不知回避。这里的“跪拜学男儿”可能是指模仿男性的行为,而“对客不自忖”则形容不知道如何应对客人。
- 谁修凤楼识,绝此毋往返: 谁修凤楼识,绝此毋往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不良风俗的谴责和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