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有屈必有伸,吾思逊国忠节臣。
诏书张目不肯草,何得复作叩头人。
一时史笔授曲学,壮夫气短懦夫嗔。
袖忠之典岁久阙,草野论议徒纷纶。
枣园先生家海漘,早成进士官于鄞。
掖垣竹埤历八舍,抗疏岂惮批龙鳞。
曾闻过江上封事,神人观听交欢欣。
方黄铁练名尽易,榜祠木末金川新。
电光石火虽暂照,犹胜霿雾霾穷尘。
传之百世终不湮,先生用意良苦辛。
迩来闭户三十载,著书更比当年勤。
东京旧事孟元老,北盟新编徐梦莘。
藏之名山自怡悦,使者徵索推蒲轮。
先生稳卧南溪滨,白蕉之衫紫荷巾。
三诏六聘催未起,衡门但与沙鸥亲。
年今八十能抱真,齿儿发秀目绿筋。
立谭古昔犹龂龂,玉堂才子念明发。
四月正及悬弧辰,袖怀蟠桃五寸核。
目送海鹤千里津,枣园池水风涟沦,阑药四照花如茵。
兴化李先生寿诗(戊午)世事有屈必有伸,吾思逊国忠节臣。
诏书张目不肯草,何得复作叩头人。
注释:世事有屈必有伸,我思考的是那些宁愿忍辱负重也不屈服的忠诚大臣们。诏书张目不肯草,为何还能成为那种低头乞求的人。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宁死不屈、为国家和民族利益鞠躬尽瘁的忠诚之士的敬佩与赞美。
一时史笔授曲学,壮夫气短懦夫嗔。
注释:一时历史记载将他们描绘成曲意逢迎的小人,壮士因屈辱而气短,懦夫对此感到愤怒。
赏析: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一些文人士大夫的偏见和误解。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性格和品质的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表现和心态。
袖忠之典岁久阙,草野论议徒纷纶。
注释:由于年久未修,《袖忠记》已经残缺不全,民间议论纷纷却无济于事。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献传承和修复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民间对于历史真相和正义的追求。
枣园先生家海漘,早成进士官于鄞。
掖垣竹埤历八舍,抗疏岂惮批龙鳞。
曾闻过江上封事,神人观听交欢欣。
方黄铁练名尽易,榜祠木末金川新。
电光石火虽暂照,犹胜霿雾霾穷尘。
传之百世终不湮,先生用意良苦辛。
注释:这位枣园先生出身贫寒但才华出众,早年就中了进士并在鄞地担任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