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磊列宿明,晼晼塞日晚。
盍簪数晨夕,吾道岂云远。
飞光上层轩,薄云冒崇巘。
迢迢界斜汉,恻恻引朔管。
圆灵乍警阙,素魄已辞满。
清辉宁有渝,潜德期日损。
幽人贞素履,君子利往蹇。
择术虽殊涂,心赏得所款。
感目既多颜,怀乡匪异撰。
申旦陈苦言,庶令劳者纂。
【注释】磊磊:高峻的样子,形容星宿明亮。晼晼(huì):黄昏,傍晚。盍簪(hé zhān),停止用簪子固定头发。道:指志向。飞光:明亮的月光。上层轩:高处的楼阁。薄云:稀薄的云彩。界:界限、分界线。恻恻(cè):悲伤的声音或气氛。素魄:即月亮。清辉:明亮的月色。潜德:深藏的道德或美德。幽人:隐士。贞素履:坚持纯洁的道德。君子:这里指贤明的君主。利往蹇(jiǎn):有利则行,不利则止。申旦:黎明。陈苦言:陈述忠心之言。纂(zhuàn):聚集,汇编。
【赏析】《十七夜月》(甲辰)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皎洁的月光和作者对时事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首联写“月”之亮。“磊磊列宿明”,以“磊磊”二字形容星星高悬,明亮耀眼,“列宿”则是指天上众多的星辰;“晼晼塞日晚”,以“晼晼”二字描绘黄昏时分,太阳渐渐西沉的景色,同时暗含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既感到时间流逝之快,又感到人生短暂之悲,也暗含了对黑暗势力的愤恨之情。
颔联写“簪”。诗人运用“盍簪数晨夕”,“盍”字为疑问语气词,表示反问,意为何不停止用簪子固定头发,以表达对黑暗势力的强烈不满,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决心;“吾道岂云远”,以坚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志向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改变,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动摇。
颈联写“月”。诗人以“飞光上层轩”、“薄云冒崇巘”来形容月光照临大地的景象,同时暗示着黑暗势力的强大和威胁;“迢迢界斜汉”,以“迢迢”二字形容月亮高挂天际,距离天边很远,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恻恻引朔管”,以“恻恻”二字形容悲伤的气氛,暗示着黑暗势力的猖獗和黑暗势力对人民的伤害,同时以“引朔管”形容黑暗势力的嚣张气焰。
尾联写“月”。诗人再次运用“圆灵乍警阙”、“素魄已辞满”这两个意象来形容月光照临大地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黑暗势力的存在和威胁;“清辉宁有渝”,“宁有渝”三字强调了光明和希望的存在,意味着虽然黑暗势力强大,但光明和正义的力量仍然存在;“潜德期日损”,以“潜德”二字来形容深藏的美德或道德,暗示着黑暗势力的存在和威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黑暗势力的痛恨和谴责;“幽人贞素履”,以“幽人”二字形容隐居之人,以“贞素履”形容他们的高尚品德,暗示着他们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被黑暗势力所动摇;“君子利往蹇”,以“君子”二字比喻贤明的君主,以“利往蹇”形容他们在面对黑暗势力时的态度和行为,暗示着他们坚定地维护正义、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这首诗通过对明月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势力的痛恨和谴责以及对于光明和正义的追求和赞美。同时,诗歌也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遭遇,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