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从汉阳来,饮我宜城酒。
酒尽沙头津吏迎,乘潮直溯钱塘口。
忆别西陵各惘然,东山零雨已三年。
一朝远作瀛壖吏,千里重浮夏口船。
君家兄弟文章在,夙昔声名遍湖海。
此去题诗孤屿亭,白云青草遥相待。
我欲看山到永嘉,不辞蜡屐向天涯。
谢公正有同舟兴,相与扬帆采石华。
舟行酬王明府
君从汉阳来,饮我宜城酒。
酒尽沙头津吏迎,乘潮直溯钱塘口。
忆别西陵各惘然,东山零雨已三年。
一朝远作瀛壖吏,千里重浮夏口船。
注释:1. 从汉阳来:指来自汉阳(今湖北武汉市)。2. 宜城酒:指家乡宜城的酒。3. 谢公:指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诗人、书法家,有名于世。4. 西陵: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峡口一带。5. 瀛壖:指瀛洲之边,这里泛指京城或京都附近地方。6. 蜡屐:用蜡涂成的屐,便于行走。7. 永嘉:古郡名,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8. 采石华:指采集石头上的花。9. 《钱塘江》一诗中“孤屿”指的是孤屿亭的地名。10. “永嘉”一诗是谢灵运的《登池上楼》。11. 《钱塘江》一诗中有句:“望海日初出,惊涛动地起。”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酬谢灵运所作的。谢灵运是晋宋之际诗人,他与谢惠休并称“大小谢”,又与颜延之、鲍照并称为“元嘉三大家”。这首诗写诗人在钱塘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一首,诗人以饯别为题,开篇两句点明了时间及地点——壬寅年,也就是诗人自己任太守之时,而友人是从汉阳(今武汉)前来,诗人便设酒款待,两人畅饮。“饮我宜城酒”,宜城即今河南宜阳县。“君家兄弟文章在,夙昔声名遍湖海”,这句说:你兄弟俩文采风流、声誉卓著,早已闻名于江湖四海了。第三首,“此去题诗孤屿亭,白云青草遥相待。”这句说:我准备到孤屿亭上题诗留念,让那白云、青草遥遥地为我作陪。第四首,“我欲看山到永嘉”,永嘉县治在今浙江温州。这一句说:我打算游览永嘉山。第五首,“不辞蜡屐向天涯”,蜡屐是用蜡做成的鞋底的木屐,这里比喻山路崎岖艰难,也比喻长途跋涉,不怕艰辛。第六首,“谢公正有同舟兴,相与扬帆采石华”,谢灵运曾与友人同船游玩,一起欣赏过奇峰异石,这里说他也有这样的兴趣。第七首,“我欲看山到永嘉”,“不辞蜡屐向天涯”,这两句紧承上文而来,表明诗人要亲自登山,观赏永嘉山的秀丽风光。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充满了山水情趣和友情色彩。前七句写送别之情,后二句写游历之意。诗人在饯别的场合,自然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后二句则将话题一转,由饯别转入游历。“永嘉”是谢灵运的故乡,也是他早年求学的地方。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更是把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