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东,蒿艾蓬。
尔为谁,劫义公。
摐者金,伐者鼓。
缚义公,大旗下。
帐前力士头虎毛,传呼欲下五尺刀。
如可赎,君归卖白马,我归卖黄犊。
【注释】
平陵:汉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东:指平陵城东的地域。蒿艾蓬:指草莽。尔为谁:你是谁?劫义公:劫持正义的义士。摐者金,伐者鼓:《左传·定公四年》载:“宋元公与华氏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司马华元。”摐,击;伐,击鼓。义公:华元。缚义公:用绳索捆住华元。大旗下:旗杆上。帐前力士头虎毛:指秦军帐前的武士。传呼欲下五尺刀:传令要砍下五尺长的兵器给华元。如可赎,君归卖白马,我归卖黄犊:《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孟尝君使人候秦寡人,曰:‘寡人闻先生贤,故使使臣敬献书。’秦王惠王见所使客,问曰:‘齐亦有仲尼乎?’客曰:‘有。’乃召见,而观其为人。退而谓其客曰:‘齐人固善盗耶?’客曰:‘王子之所知也。’孟尝君由是知名。后秦昭王欲攻齐,齐人欲献出孟尝君以求和。孟尝君曰:‘文贵于人,身贵于物。’遂不受而复归。‘文孟尝不辱于诸侯,先声莫敢夜举,恐人之议吾以利口诱六国之交也。’”
【赏析】
《平陵东》,乐府《相和歌辞》。这是一首揭露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诗作。全诗通过华元被俘,要求赎回的情节,深刻地揭露了秦国统治者穷兵黩武,横征暴敛,残害百姓的本质。
首章“平陵东”,交代故事发生地点和时间。“蒿艾蓬”三句,描写华元的装束形象,渲染气氛。“劫义公”两句,点明华元被劫持的原因:因为反对秦昭王出兵攻齐,反对掠夺齐国财物(“劫义公”),因此遭到秦军的绑架。“摐者金”四句,写华元在秦营中受拷打的情景。秦军把华元捆绑起来,高高吊起,在众目睽睽之下用五尺长的大刀威胁他,如果愿意赎金,就可以回家,否则就杀了他。
第二章“帐前”以下四句,写秦将向华元索要赎金的事。“帐前”两句,说明秦军营帐中威风凛凛的武士,以及他们杀气腾腾的气势。“传呼”两句,表明秦将要下令杀掉华元的凶狠态度。“如可赎,君归卖白马,我归卖黄犊”,这是华元回答秦将的话。意思是说:如果可以赎回我,你们回去时可以买一头白色的马,我回去时可以买一头黄色的牛。言外之意是说,如果你们不能放我回国,那就请把我杀死吧!这样,华元的回答既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坚定立场,又表现出他对秦国的强烈憎恨。这两句语意双关,含义丰富。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一、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戏剧性。诗人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描绘,把一个紧张激烈的场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二、结构紧凑严密,层次清晰。全诗共四章,前三章分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和人物,最后一章则集中笔力刻画华元的形象,突出了他的宁死不屈的精神。这种结构形式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