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苔纹鼠尾皴,滩光昼静白镕银。
分明江上孤篷客,黄鹤山樵画里人。
绝壁苔纹鼠尾皴,滩光昼静白镕银。
分明江上孤篷客,黄鹤山樵画里人。
诗句释义与赏析:
“绝壁苔纹鼠尾皴”:此句形容绝壁上的苔藓纹理如同细密的小蛇蜿蜒爬行,形象地描绘了岩石表面的苔藓纹理。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皴”是一种表现山石质地和立体感的笔法,此处用以形容岩石表面的粗糙与坚硬。
“滩光昼静白镕银”:这句通过“昼静”和“白镕银”两个词组,生动地描述了阳光照耀下滩涂的平静与清澈,仿佛银色的光在水面上流动,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视觉享受。
“分明江上孤篷客”:这句描绘了江上孤独漂泊的篷客形象,孤篷客象征着旅途中的孤独和流浪,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漂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黄鹤山樵画里人”:黄鹤山是武汉的名胜,山樵则指的是山上砍柴的人。这句诗把黄鹤山上的樵夫比作画中的人物,既赞美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译文:
在峭壁之上,苔藓如小蛇般蜿蜒,岩石表面粗糙而坚硬,如同一幅幅山水画卷。阳光下的江面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色的河流流淌在天地之间。江上的一位孤篷客,他的身影在风中摇曳,仿佛成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远处的黄鹤山上,樵夫们砍柴的身影与山景融为一体,宛如画中人一般悠然自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朱彝尊在壬申年(公元1642年)春天所作,当时他正在游历江南地区,途经长江沿岸的多个景点,包括湖北的黄鹤山等。这些自然景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江行美景、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