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城相见惜蹉跎,又送云帆楚泽过。
九叠屏风何处好,三湘芳草至今多。
寻山应得逢匡俗,作赋还看压景瑳。
准拟归来秋月满,樽前同听大堤歌。
【注释】
①越:古国名,在今浙江、福建一带。孝廉:汉代察举制中选拔的官员,孝廉为古代对有德行者之称。
②芜城:指建康(今南京)旧城,南朝都城。见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注引应劭《汉官仪》。
③云帆:船帆上绘有云纹。楚泽:指长江中游地区,即荆州,这里泛指长江中游一带。
④九叠屏风:形容庐山风景秀丽,层峦迭嶂。九叠,形容山高。
⑤匡俗:匡衡,西汉人,曾任丞相。他为人清贫,家贫好学,以勤补拙。
⑥景瑳:同“璟”,光彩夺目。
⑦大堤:指长江中的赤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和九年(西元814年)送别好友越孝廉入楚游览时所作。诗分前后两段,前一段写友人离去时的惜别之情,后一段写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全诗写得情真意切,自然流畅,音调和谐。
首联两句写送别。“芜城相见惜蹉跎,又送云帆楚泽过。”意思是说,当年我在建康(今南京市)和你相见,因时间太短而感到遗憾;今日又要送你乘舟远去,渡江南下。“芜”字点明送别的地点在建康,“又”字表示又一次。“云帆”句用《离骚》句意:“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意思是说,你乘着船帆高挂的云船从我眼前驶过。这两句话是写当时的情景。“相见惜蹉跎”,是说当年与朋友相见面之不早,所以觉得遗憾,而这次又要分别了,就更觉可惜。这两句是第一联的主要内容。
第二联两句写送别友人之后,自己登庐山观景。“九叠屏风何处好?三湘芳草至今多。”意思是说,那巍峨的九叠山屏风在哪里呢,那生长在三湘的香草还有多少呢?这三句话是第二联的主要内容。“九叠屏风”是写庐山的景色。“三湘”是指湖南的三个郡。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那雄伟的九叠山屏风究竟在什么地方呢?那茂盛的生长在湖南的香草到底还剩下多少呢?这两句是第一联的主要内容。这两句既写出了自己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写出了庐山风光旖旎的美景。“屏风”句用典,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第三联两句写友人游历到匡衡故宅时的情形。“寻山应得逢匡俗,作赋还看压景瑳。”“寻山”句,意思是说,匡衡曾经到访过庐山,因此在这里遇到匡衡是很值得高兴的事。“作赋”句,意思是说,匡衡曾作《前赤壁赋》,现在看到匡衡写的赋词一定很精彩。这两句话是第三联的主要内容。“匡俗”句用典,语出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朋,四海俊彦,或南面称伯,或有逸兴横逸,吾之管弦,亦合律乎!”“压景瑳”语出南朝梁王僧儒《荆山寺碑》:“其光若烁石,其色若列金,其声若钟鼓,其影若林薄。”意思是说,匡衡的才华就像闪烁的石火,绚丽如金的彩霞,响亮的钟鼓声,美丽的林间薄雾。这两句话意思是说,匡衡曾在匡山隐居,现在在这里遇到匡衡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匡衡的才华也一定十分出众。这两句是第三联的主要内容。这三句话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第四联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准拟归来秋月满,樽前同听大堤歌。”“准拟”句,意思是说,我盼望你回来的时候,秋天的天空里月亮会圆满地挂在天空;我们一同坐在酒筵前聆听大堤上的歌声。“大堤”句,意思是说,大堤边的歌声一定会唱得很好听。这两句话是第四联的主要内容。这两句话意思是说,诗人盼望友人早日回到家乡,那时秋天里的月亮一定圆得很美,那时大堤边的歌声一定会唱得很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准拟”句用典,语出南朝梁江淹《杂体三十首·效古诗》:“何当重来此,幽期讵可准。”
第五联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祝愿。“樽前同听大堤歌。”意思是说,在这酒宴之前我们一起听听大堤上的歌声吧。“同听”句用典,语出东汉班固《两都赋》:“于是乃协律乎《武》,奏大郑之舞。”意思是说,于是便演奏起《武》曲,唱起大郑国的歌舞。这两句话是最后两句的主要内容。这两句话意思是说,让我们在这酒宴之前一起欣赏那优美的歌声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早日归来的愿望。
这首七绝写得情深意切,语言自然流畅,音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