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严陵濑,平生眺览初。
江山谁痛哭,天地此扶舆。
竹暗翻朱鸟,滩清数白鱼。
扁舟如可就,吾亦钓台居。

【赏析】

此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时诗人正闲居在浙江山阴,他与朋友严子陵一样,喜欢钓鱼,并把钓台当作自己的隐居之地。这首诗就是以钓台为题材,抒发了诗人的志趣。

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结构严谨,首尾相应。首句点出地点和时间“七里濑”,是严子陵垂钓的地方;第二句说平生第一次来到这里,表达了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第三、四句则写江山景色,用“痛哭”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第五句用“扶舆”二字概括天下大势,表现了诗人的胸怀壮志。第六句用朱鸟来比喻鱼,第七句用白鱼来比喻人,这是运用了比兴手法。最后一句“吾亦钓台居”,既表示诗人要效仿严子陵隐居于此的决心,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从诗歌内容上看,这首诗是一首纪游诗。纪游诗,即以游览山水风光为目的而写作的诗。纪行类作品,一般有明确的目的地,或山川胜境,或名胜古迹。纪游诗多采用记叙、描写等表现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纪行类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诗人观感的结晶。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江山谁痛哭,天地此扶舆”这一句,是实写,但诗人没有直接去写山河破碎,而是通过“痛哭”二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竹暗翻朱鸟,滩清数白鱼”这一句,是虚写,但却将严子陵钓台的美景写得活灵活现,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个高士在静静地垂钓。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